柳艷兵一直都覺得,那些生活在貧困中的孩子,他們並不比別人笨,也不比別人差,他們只是缺少一個好的條件,所以柳艷兵希望越來越多的孩子能讀得起書,這樣他們就可以走出貧困的鄉村,擁有更多的人生選擇。
雖然下鄉支教並不是柳艷兵的主業,可是長期奔波在這條路上也是非常耗費心力的,但柳艷兵卻心甘情願地把這份事業做了下去,當年那一次見義勇為,給了他內心世界很大的觸動。
他頭一次認識到,原來一個人的舉動可以改變那麼多人的命運,哪怕自己曾經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學生,可是在他出手奪刀的那一刻,他的這個行為對車上35個乘客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也正是從那一刻開始,柳艷兵決定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更多的人。
也有不少人關心柳艷兵的傷勢恢復得怎麼樣,柳艷兵則十分樂觀地說,除了後腦勺留了一道疤之外,倒沒有什麼影響。有時候村裡的孩子好奇問柳艷兵這傷疤到底是怎麼來的,柳艷兵一般是輕描淡寫地敷衍過去,因為柳艷兵覺得,歹徒持刀砍人這種事情有點嚇人,不好對小孩子講。
他把自己當年英勇救人的事情看做是一件小事,他很少用這件事情來吹噓自己,這些年,他早就已經漸漸淡出了大眾視野,可是私下裡他依然還是當初那個英勇無畏的少年。
八年過去了,柳艷兵眼看也要逼近30歲的年齡大關,他自己時常覺得時間過得非常快,很多事情都改變了,但也有很多事情沒有改變,比如說一個人的性格和品質,他當年是一個純粹的好人,現在依然是一個純粹的好人。
柳艷兵和易政勇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友誼,雖然兩個人後來去了不同的大學,聯繫沒有以前那麼頻繁,可是兩個人的感情始終沒有變,畢竟當年一起經歷了那場事件,怎麼也算是生死之交。
柳艷兵和易政勇都忘不了他們在醫院裡共同度過的那三十多天,那些天裡他們身邊沒有同學,就只有兩個人互相對著厚厚的複習資料彼此鼓勵,那段經歷是後來發生再多的事情也代替不了的。
在柳艷兵給鄉下孩子帶去的一部分捐贈物資里,就有一部分是易政勇托他帶來的,柳艷兵為易政勇這個朋友感到驕傲,在他心裡,易政勇所做的事業比他做的更加偉大,那麼,易政勇又在做什麼呢?
扶貧模範
2019年,原本在國企有穩定工作的易政勇為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標,辭職來到了宜春銅鼓縣帶溪鄉紅群村,成為了當地的一名扶貧幹部。
辭職並不是衝動之下的決定,從上大學以來,易政勇和柳艷兵一樣,一直熱衷於慈善事業,同樣也和柳艷兵一樣,易政勇看到了很多過去自己沒有看到的人間疾苦,他意識到,全國還有很多的人需要幫助,而自己應該肩負起這份社會責任。
原本易政勇只是趁著周末的時間到那些貧困地區去做一做慈善活動,但是他漸漸地感到,這樣還是不夠的,自己應該真正的紮根在這些貧困地區,真正的幫助他們從根源解決問題,才能夠讓這些村民真正的富起來,走向更寬廣的天地。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