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1980年貧困生考上北大全村湊車費,38年後每戶獲贈一套別墅

2024-06-22     緣分     4042

因為,飲料市場是不穩定的,只要有一個新的替代品出現,舊的產品就很容易被擠出市場,自己的飲料今天受歡迎,明天卻未必。

但是,除了做飲料之外,自己還能夠做什麼呢?這個時候,陳生又發現了一個極有潛力的產業,那就是生豬養殖。

這個產業聽起來和陳生在做的飲料沒有什麼關係,但陳生覺得,做生意背後的秘訣都是相通的,自己當初做飲料是因為發現自己能夠填補市場的空缺,而現在去做生豬養殖也是一樣,陳生髮現,其實在生豬養殖這塊市場上存在的空白比飲料市場還要大。

回顧:1980年貧困生考上北大全村湊車費,38年後每戶獲贈一套別墅

人們每天都要吃豬肉,中國可以說是全球豬肉消費量最高的國家,但即便如此,市場上的生豬市場依舊沒有飽和,雖然已經有數家大公司牢牢把控市場,但陳生敏銳的發現了一個問題,這些些公司所養殖的大部分都是瘦肉型豬,卻沒有人飼養土豬。

那為什麼土豬沒有人飼養呢?顯然並不是因為土豬不好吃,陳生在經過調研之後發現,土豬的口感其實比目前市場上流行的瘦肉型豬更好,品質也更佳,但問題是,土豬的飼養成本是遠遠高於瘦肉型豬的。

在多年前的市場上,土豬才是主流,但隨著改革開放,瘦肉型豬大行其道,土豬漸漸門庭冷落,不管是農民還是商人都不太願意干土豬這種虧本買賣。

而且,當時的人們還沒有什麼健康飲食的概念,只覺得市場上的豬,只要瘦肉多就是好肉,事實上,這和健康飲食的理念是完全背道而馳的。

回顧:1980年貧困生考上北大全村湊車費,38年後每戶獲贈一套別墅

但不管這樣的觀念是對是錯,總之,在種種因素作用下,土豬已經漸漸在市場上消失,即便是到那些農村散養戶家,也很難見到土豬品種,商家覺得土豬賣不了錢,所以就更加不願意對土豬進行投資。

但陳生的想法卻和別人相反,他認為,正是沒有人養,自己才要養,只要把自己這個品牌打造出去,土豬就能夠重新占領市場,而且,此時此刻市場上沒有人做土豬的生意,就正說明這片市場有潛力,自己就偏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不久之後,陳生又找到了一個人,這個人是他的學弟,名叫陸步軒,在當年,陸步軒可比陳生的名氣還要大,但並不是因為陸步軒的生意做的成功,而是因為一則新聞,這個新聞非常著名,叫做「北大才子賣豬肉」。

回顧:1980年貧困生考上北大全村湊車費,38年後每戶獲贈一套別墅

陸步軒明明是北大的高材生,但是畢業之後他卻選擇了在家鄉開了個豬肉攤,這讓很多人覺得大材小用,可陳生認為,陸步軒是個人才,而且陸步軒開了豬肉鋪,就說明他對豬肉市場比自己更加了解。

所以,不久之後,陳生就找到陸步軒,兩個人長談了一番。最後決定攜手合作,來開闢一塊新的市場。

土豬的品種花八門,陳生決定從中選取一個口感最好的,所以他帶著妻子天南海北的考察,嘗試了很多地區的豬肉,終於選定了自己所要飼養的品種,同時陳生還有了一個和別人完全不同的想法。

一般人覺得,土豬帶個土字,那主要的市場當然是農村,很多人看不起土豬,認為這屬於低端消費,但陳生偏偏要把土豬打造成高端品牌,而且就要在大城市進行開疆拓土。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