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1980年貧困生考上北大全村湊車費,38年後每戶獲贈一套別墅

2024-06-22     緣分     4040

回顧:1980年貧困生考上北大全村湊車費,38年後每戶獲贈一套別墅

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想法?陳生其實也是經過了慎重考慮的,因為農村其實不缺土豬養殖,鄉村的市場再狹窄,也總能找到幾個土豬養殖戶。

但是城市裡就不一樣了,越是大城市,飼養土豬的就越少,北上廣這些一線城市更是整個城區都找不到一個飼養土豬的大養豬場,但是這正是機會。

陳生手中的數據顯示,在鄉村,土豬的生產份額占到了大約50%,但是在城市,這個數字可能只有20%,這中間30%的差距就是陳生苦苦尋找的商機,所以,他很快在城市中開始宣傳自己的新品牌——「壹號土豬」。

這個品牌沒有辜負陳生的一番苦心,很快就在市場上迎來了開門紅。人們過去很少聽到土豬養殖,壹號土豬的出現,的的確確填補了市場的空白,而且當時健康飲食的理念越來越流行,人民漸漸的希望嘗試除了瘦肉型豬之外的新品種。

壹號土豬的出現,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不出十年,壹號土豬的年銷售額已經突破了10億。

回顧:1980年貧困生考上北大全村湊車費,38年後每戶獲贈一套別墅

知恩圖報

在外打拚三十多年,陳生終於做到了衣錦還鄉,可是家鄉的現狀卻讓陳生感到非常憂心,陳生這些年在外跑生意,所以很少回鄉,可是他每次回到家鄉的時候,都發現家鄉的現狀並沒有得到很大的改變。

孩子們還是上不起學,老人們還是看不起病,村裡很多人還住著20年前的破房子。

窮人依舊貧窮,有些青壯年一長大就逃離了村子,到大城市裡去打工,村裡的青壯勞力越來越少,只留下一些老弱婦孺,人口的流失,經濟的匱乏,早晚有一天會摧毀這個村子。

陳生心裡對於家鄉有著比別人更深厚的感情,當年如果不是村民們伸出援手,他也不會有今天,可如今他自己已經脫貧致富很多年了,村子裡卻依然沒能夠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

回顧:1980年貧困生考上北大全村湊車費,38年後每戶獲贈一套別墅

陳生自己是經歷過貧窮的,他知道貧窮的滋味不好受,尤其是對於孩子們來說,他當年每次交學費的時候,就是心裡最難過的時候,因為他的家庭連一分錢都拿不出來,只能靠母親到處去借,或者是拼死拼活的工作。

而現在村子裡的孩子們依舊在重複他當年的命運,所以為了讓孩子們上學讀書,多年來陳生不斷地給家鄉捐款,希望新一代的年輕人能夠把村子帶入新的環境,但是等這些孩子們長大成人,還是太緩慢了。

陳生時刻都記著自己當年發下的誓言,等自己有了出息,要千倍百倍地回報給村民們,其實,這些年他給村子裡的回報是源源不斷的,從發家致富的第一天開始,陳生就開始給村中修橋鋪路,給貧困戶捐款。

他給村子裡的,已經遠遠超過村子當年給他的了,但陳生依然覺得不夠。

回顧:1980年貧困生考上北大全村湊車費,38年後每戶獲贈一套別墅

雖然當年村子裡給他的只是二十多塊錢,可是二十多塊錢恰恰改變了陳生的命運,因此在陳生看來,自己回報給村裡再多都不為過。

但是光靠陳生一個人捐款顯然不能改變村子的現狀,所以陳生思來想去,決定把自己的致富經驗傳授給全體村民,帶著大家一起致富。

2011年,陳生決定在自己的老家建立土豬養殖基地,基地建好之後,村民們就能有更多的工作機會,而且青壯年也不必再背井離鄉,外出打工,可以直接留在家鄉。

為了讓大家掌握土豬養殖的辦法,陳生掏錢在村裡辦學習班,號召村民們都來學習,村民們從學習班畢業之後,陳生會讓公司給他們發放豬苗,飼料,鼓勵他們在村子裡養豬,加入壹號土豬的生產隊伍。

回顧:1980年貧困生考上北大全村湊車費,38年後每戶獲贈一套別墅

村民們把土豬養大之後,壹號土豬總公司就會將他們手中的土豬收購回來,再進入市場,而且為了讓大家的利益不受損害,陳生還保證,不管豬肉的價格是跌了還是漲了,只要大家把豬養大了,賣到公司里,保底也有兩百塊錢。

有了陳生的保證,大家的養豬熱情空前高漲,畢竟沒有人願意一直過窮日子,只是,過去大家實在沒有技術和門路,現在陳生給了大家這樣一個機會,大家自然是爭先恐後的加入進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陳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大家真真正正掌握髮家致富的辦法。這樣,不管將來發生什麼,大家都永遠餓不死。貧困是環繞在村子裡半個世紀的頑疾,但陳生有信心把大家的窮病治好。

回顧:1980年貧困生考上北大全村湊車費,38年後每戶獲贈一套別墅

生豬基地開辦一年之後,村民們清點手裡的收入,收入最高的村民手裡竟然有了十幾萬塊錢,這讓大家驚喜極了,這麼多年,大家哪裡見過這麼多的錢?陳生的做法真真正正讓大家看到了希望。

從那之後,願意加入土豬養殖的村民越來越多,村裡的面貌也終於煥然一新。

大家手裡有了錢,很多問題也都迎刃而解了,上學和看病不再是難題,但到這個時候,陳生仍然覺得自己對村中的回報不夠,他還有一個更大的想法。

2018年,陳生對大家宣布,為了回報當年村民對自己的恩情,他要送給每戶村民一棟別墅。

回顧:1980年貧困生考上北大全村湊車費,38年後每戶獲贈一套別墅

幾十棟別墅價格不菲,但是陳生堅持要給,很多人覺得陳生有點傻,認為當年幾十塊錢的恩情,不值得那麼豐厚的報答。可是,陳生是一個永遠心懷感恩的人,從另一個方面而言,正因為他始終懷著一份赤子之心,才能夠得到消費者的信任,才能夠不斷地拓寬市場,上天不會辜負一個誠實善良的人。

二十一塊錢改變了窮學生陳生的命運,也無意間改變了一整個村子的命運,這份溫暖會一直傳遞下去。#圖文萬粉激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