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的木桌壞了,他輕輕鬆鬆就能修好,要是幹活的鋤頭鬆了,他三兩下就固定結實了,即便是鍋具漏了,他也能輕而易舉的補好。
漸漸地,修家具成了他手到擒來的事情,方興慶覺得沒有了意思,便自己琢磨著做一些新鮮玩意兒。
父母原本還想著兒子能有門手藝也挺好,可誰知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對補鍋、造器具的痴迷到了忘我的地步。
經常不出門也就算了,可他忙起來連飯也不吃,幾年下來沒賺到錢,倒是將父母的老底都兜的差不多了。
眼瞅著方興慶到了該結婚的年紀了,家裡人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反倒是他一點也不著急,依舊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鄰里街坊接連給他說媒,總算談下了一個孝順懂事的好姑娘,父母這心裡的石頭也落下了,誰成想,兒子好像專門給自己作對似的,成天讓兒媳生氣。
仔細一問原因這才知道,方興慶的毛病一點沒改,每天不是對著歷史書籍翻來翻去,就是研究他那堆「破銅爛鐵」。
家裡人都覺得方興慶要麼就是懶得幹活,要麼就是走火入魔,總之就是在虛度光陰,可妻子也沒有辦法,只能幹著急。
直到1963年發生的一件事,徹底改變了方家人的看法,也讓方興慶的人生徹底逆轉,從無名小卒到名滿天下。
一個平常的日子,方興慶偶然獲得了一面銅鏡,雖然已經銹跡斑斑,但不難看出,這是貨真價實的古玩。
美中不足的是,這面銅鏡背後有一處破損,他連連感嘆:「真是可惜了這塊精緻的銅鏡。」不過他又轉念一想,何不動手試著修補修補。
修補銅器和修補鍋具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首先二者的價值肯定不同,再者,銅器的鑄造需要豐富的經驗和更多的精力。
街面上的銅器一般為金黃色和紅色,這也是銅器的原始色彩,而古代銅器在地底下掩埋了漫長歲月,經過氧氣、泥土等雜質的侵蝕以及環境因素摻雜到一起,形成了銅銹,這才成為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青銅器」。
若是簡單的紅銅器,只需要簡單的工具即可完成,但想做出和青銅成色一樣的器具,不僅要加入錫、鉛等化等金屬,還要多一項「做舊」工序。
為了修好銅鏡,方興慶可沒少下功夫,又是大量尋找古書籍,又是大量實驗,還要買一些專業的工具,他還專門請教了鑄銅師傅。
學習鑄銅手藝對方興慶而言不在話下,況且他早就練就了精湛的修補技術,最難的關卡正是如何做舊。
修補銅鏡的那段時間,方興慶的妻子整天生悶氣,而他也不管不顧的,根本不去安慰妻子,依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