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下來,方興慶都不知道毀掉了多少銅器,銅銹是研究出來了,只是想要修補的地方在短時間內變綠,讓他犯了難。
方興慶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將銅器埋在了地里,等半個月後他再拿出來時,這銅鏡還真變綠了。
這一刻他就如同手捧千金,樂的合不攏嘴,立馬將銅鏡拿到文物局鑑定,他想看看專家們能不能看出修補的痕跡。
結果真如他所料,鑑定專家沒有看出破損,反而驚呼這就是古董,這讓方興慶更加堅定了自己的興趣愛好。
此後的日子裡,方興慶更加痴迷於打造青銅器了,一有空就去遊覽各地的博物館,閱覽了各類青銅器鑄造書籍。
看著在家操勞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他的心中怎能不愧疚,方興慶隨即照著書本仿造了一批青銅器拿到了古玩市場上。
誰料,他攤兒前的顧客絡繹不絕,更有人拿出了200元購買青銅器,在六七十年代,200元相當於普通農民勞作一整天的收入。
方興慶兜里揣著這筆巨款興高采烈的回了家,妻子也驚訝不已,對著燈光一遍又一遍的檢查真偽,生怕丈夫被人騙了。
至此之後,妻子再也沒有阻撓丈夫鑄造銅器了,而方興慶也有了明確的目標,他要鑄造更多的青銅器去賣,讓家人過上好日子。
可是憑藉他一個人的力量又能鑄造多少青銅器呢?方興慶也絲毫不吝嗇將自己的手藝傳授給他人,隨即拉上了幾個親友一起鑄造。
此時的他從還沒想到自己會憑藉仿造青銅器白手起家,也沒想到自己竟會一舉成名,帶領全村人發家致富。
有了人手後,方興慶就開始尋找一些簡單易學的青銅器,從最小的銅錢入手,讓每個人都能夠獨當一面。
備料、制模、做范、制芯、澆鑄以及打磨修整,每一環節他都能做到精細入微,這也使得他的生意越來越好。
沒多久,方興慶鑄造青銅器的事兒就傳遍了十里八鄉,引來了不少外地人的圍觀,麻煩也隨之而來。
來買青銅器的人形形色色,指不定藏著什麼不法分子,這還真讓方興慶碰上了,儘管他不斷地提醒這些青銅器都是仿造的工藝品,卻有人故意將其當做「文物」轉賣。
這就有了文章開頭的那一段,方興慶被警察帶去問話,這次特殊的經歷讓他漲了見識,唯有遵紀守法,才能將產業做大做強。
他明白光是嘴上說仿造品沒用,得在青銅器上刻上「仿造」的字眼,這樣一來便為自己洗脫了嫌棄,還避免了鑽空子的二手販子。
這次「進局子」也算是好事,最起碼更多的人知道了方興慶,也知道他能將青銅器「一比一」的仿造出來,最重要的是能賺到錢。
一傳十十傳百,每天上門造訪的村民逐漸增多,他們都畢恭畢敬的想要討些手藝,並說自己會支付學費。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