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什麼這麼說?
其實,孔慶東當初原文底下的有暗暗指出,他這段發言其實是反諷,還稱自己這帖子「釣到漢奸國賊無數」。
原貼中配的是《智取威虎山》的楊子榮劇照,指的正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孔慶東就是故意說反話,如果誰要是來噴他,誰就自證是無知,是漢奸。
孔慶東也許從未想禁止這些中國傳統的節日和習俗,看看他以往的發言,就知道他是堅定的維護傳統文化的守護者。
但是在那幾年,多個地區頒布了禁止放鞭炮、祭祀不能燒紙的規定,讓孔慶東非常氣憤,也很無奈。
加上還有隔壁的「偷國」總想拿我們的東西申遺,我們還不守護自己的節日習俗,誰來守護?
因為孔慶東是研究魯迅文學的專家,魯迅以筆為刀,針砭時弊言辭激烈,總戳中國人愛「折衷」的特點。
他孔慶東也有樣學樣,既然都禁了,那年夜飯也禁掉算了!
不少分析出這點的網友得到了孔慶東的稱讚,明白他深意的人更是稱孔慶東「刀子嘴中國心」。
所以整個事情看下來,就是孔慶東對這些習俗被禁的事情很不滿,愛之深,責之切,只能在網上發泄情緒,可表達方式非常欠妥導致了罵戰。
作為文人,他掉書袋的老毛病犯了,有話不直接說,弄個「反諷」。
現在上網的人哪有空做閱讀理解,孔慶東還是北大教授,當然是你說什麼就是什麼。
所以孔慶東被誤解成是「廢除年夜飯」的提議人也不冤枉,畢竟要知道在什麼平台說什麼話。
很多人被他這番言論帶偏,也都被他打上了無知無恥的標籤,實在沒有必要。
但孔慶東「有話不好好說」的行為還不止這一件,更過分的是他常常不分場合地惡意揣測,傳播謠言,其中包括不少文學作家。
汙衊莫言裝窮
做為中國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出生於山東高密的莫言,幼年時家境貧寒,加上國內時局動盪,莫言讀到五年級後即輟學了。
莫言在很多公開場合講過自己幼年生活的艱辛,「飢餓」和「孤獨」是他最深刻的記憶。
那個艱難年代裡的生活經歷,都成為了莫言日後文學創作的源泉,能給童年留下唯一影像記憶的,就是莫言在1962年春天拍攝的一張照片。
那時的莫言只有7歲還在讀二年級,長著和現在一樣的方臉,穿著掉了兩個扣子的棉襖,但胸前卻「閃閃發光」,據莫言說那是一個冬天積累下來的鼻涕和污垢。
也不是小孩子邋遢,因為生活窮苦,沒有足夠的擦鼻子紙巾,也沒衣服換,就都蹭在上面了···
穿著的褲子也是一長一短,是小莫言還沒學會熟練地扎褲腰。
莫言在散文中自嘲過照片上的自己「醜陋無比」,但那段歲月實在刻骨銘心。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