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致富,先修路!」我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就非常重視基礎設施的建設,道路修築自然也包括其中。如今70多年過去了, 我國公路里程早已突破600萬公里,然而,近些年來,我們在享受道路交通便利的同時,也會被越來越頻繁出現在道路中央的道路維修標志攔住去路。
好好的道路被他們挖的千瘡百孔,到處是大大小小的補丁,美觀度上大大打折扣。
然而,當看到我們的鄰國日本的道路時,不由得羨慕不已,他們的道路整理干凈,嶄新的像是剛鋪好一樣,沒有隨處可見的道路維修工,更沒有大大小小的「補丁」。
這是什麼原因?難道日本的修路技術比中國好嗎? 其實,日本和中國在道路使用及外觀上的巨大差距,主要是因為兩個國家的國情不同。
首先,我國和日本在歷史上對於道路修築的初始時間節點是不同的。 在日本經濟蓬勃發展時,我國的經濟還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甚至在國際上處於落後水平。經濟的落後,體現在基礎設施、道路修築上,就有了起始時間上的差距。
日本修築道路要比中國早許多年,而且日本在道路修築時,有充足的資金。我國的公路修築時間,至少要在新中國成立之後,而且當時我國的經濟水平並不樂觀。所以在當時, 我國道路的修築目標只有一個:能通行。
第二就是兩國的地理、氣候等環境不一樣。 眾所周知, 日本的國土面積非常小,相當於我國的一個省。而且日本的地理位置處於地震多發地帶上,日本是個島國,所以日本經常遭遇地震和海嘯。
擁擠的土地面積加上惡劣的自然環境,使得日本人在修築道路時,不僅要保證道路的每一寸都用到刀刃上,還要提高道路的質量,避免之後反復維修給交通帶來不便。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