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產品投入到部隊訓練的實地使用中,獲得了國家級的專利。
從成為空降兵後,馬旭的跳傘次數高達140多。她創造了三項中國之最——首位跳傘女兵、跳傘次數最多女兵、實施空降任務年齡最大女兵。
除此之外,兩人苦心經營,在醫學領域發表了許多具有影響力和進步性的論文,成為醫學界和軍事業的里程碑式的人物。
代表作品有:《空降兵生理病理學》《空降兵體能心理訓練》。
即使成為學界大牛,也不曾高調張揚,只見他們的名字頻繁出現在科技、醫學、軍事的頂級討論中,卻絲毫不追求鋪張的生活風格。
在國內外,馬旭老師素有中國軍中的「居里夫人」的美譽。
取得如此大成就的他們又擁有著甜美的愛情的他們,可以過上一個舒適富足的晚年,辛苦一輩子的他們總該要到晚年開始享清福了。
但馬旭夫婦卻絲毫不見生活奢靡與享樂主義,儘管雙鬢斑白,依然堅守著中國古代的傳統儒家精神——慎獨。
即在無人之處仍然講究修養個人的道德水平,看重個人內在品行的操守。
年輕時在這人世間腳踏實地地做出貢獻,暮年時不為社會增添負擔不浪費社會資源。
匯款百萬,只為援馳家鄉教育
2018年,就出現了開頭的那一幕,已經85歲的馬旭老人在武漢向家鄉黑龍江省木蘭縣教育局總共捐贈了300萬元人民幣,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
這筆巨款是馬旭和丈夫勤儉節約、辛勤工作了幾十年一筆一筆積累而來的。他們一直以來都貫徹著這種簡樸的生活理念。
於他們而言,漫漫人生路上看遍了各種時局的大起大落,出生入死的場面也經歷了無數次,見證過生命的脆弱,才知道自己的責任感和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使命感,錢財外物都是虛無縹緲的形式。
他們想要回歸到最樸素的狀態,於是在退休後選擇在一個不起眼的小院裡度過。
湖北省軍區原本計劃在武漢市中心的部隊干休所的公寓樓給老人安度晚年。那裡的房子處於鬧市,但採光明亮,室內非常寬敞。
但馬旭和其丈夫不習慣這種過於鋪張的生活,還是回到了黃陂的小院子,這裡有兩間紅磚平房,他們已經在這生活了五六十年。
他們熟悉這裡的一草一木,這裡的自然空氣聞起來都讓兩位老人舒心靜氣。院子裡有山楂樹、橘子樹,還在田地間種植了柿子、栗子。
他們喜歡與自然為友的生活狀態。
孔子講「知者樂山、仁者樂水」,對他們來講自然田地中孕育著無限的生機和簡單的快樂。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