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們徜徉在科研海洋中時,也曾想起他的故鄉,那樣一個偏僻閉塞的小縣城的孩子們,是否能看到這大千世界的奧妙呢?
如果連教育設施和書本知識都跟不上的話,無異於把窺見世界的窗口也關閉了。
而這筆沉甸甸的巨額捐款,對於社會引發的關注非常大。但對於夫妻二人來說捐贈僅僅是一種默契,兩人三觀和夢想高度一致。
這筆錢他們原本就計劃捐獻出來做貢獻,只是他們在思考如何把資源最大化。
這理念也像他們的生活方式,從不浪費資源,弱水三千僅取一瓢飲,錢財萬貫只求簡單平穩。這種境界不是常人能有,這種奉獻精神,不只感動了你我,可以稱為真正的感動中國。
「少小離家鄉音無改,曾經勇冠巾幗如今再讓世人驚嘆。以點滴積蓄匯成大河灌溉一世的鄉愁,你畢生節儉只為一次奢侈,耐得清貧守得心靈的高貴。」
2019年感動中國欄目組這樣評價馬旭老人:
他們身上的感人事跡和熠熠生輝的閃光點深深打動中國人民的心靈,他們出現在人世間只為這世間帶來了福音、帶來了幫助,不曾索取、不曾張揚。
夫妻二人也沒有子嗣,而是把全部的愛奉獻給了國家。2019年,馬旭夫婦被評為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我們發現馬旭夫妻的終身學習精神和忠心報國的精神,是如此的強烈的燃燒在他們的人生中,貫穿始終。
他們的一生沒有經歷過多麼大富大貴的生活品質,從小就沒有特別順境的成長條件,原生家庭也不是那麼的幸福富足。
每每聽到、談起、想起他們的事跡,總讓人想起那句諺語「愛是一盞燈,在越黑暗的地方越亮」。
越是知道苦難給人帶來的痛苦與煎熬,越是了解逆境的困頓和艱難,越想在能力強大之時為別人助力。
中國人自古認為有大愛之人必定長命百歲,幸福安康。馬旭夫妻二人依然有著硬朗的身子骨。他們還有個心愿,那就是想給學生們講述真實的抗日故事。
她認為學生們可以從歷史記載中學習歷史,但親口講述的歷史,更具有生動性和真實性。
以親身經歷來激勵中國少年們發奮努力學習知識,以自身的努力來建設祖國。讓祖國更加強大,實現偉大的中華民族復興之路。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可以看到,馬旭和顏學庸夫妻二人出現在思想品德修養課堂上以親身經歷為學生們上課,他們自身就是一本最豐富的教科書。
我們一定可以看到,祖國每個角落的學生可以擁有更加豐富更加公平教育資源。
我們一定可以看到,祖國的青年義士像馬旭夫婦一樣擁有如此的奉獻精神和勤儉的生活態度,終身學習的人生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