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她被淡黃色的膠粘在牆上,渾身濕漉漉的,臉上還被塗滿了膠。
這是開頭第一個讓人記憶猶新的小高潮,校園霸凌的主題呈現在眼前。
其二,是死者遇害前的鏡頭。
比如,幾位霸凌者被爆頭的刺激場面。
這裡參與霸凌的有四個女學生。
其中有三位是被錘子直接爆頭,觀眾可以直面感受到血濺當場,不過這裡其實也能看出來有特效,反而是氛圍襯托得比較驚悚。
其三,小彤被繼父侵犯。
這裡沒有正面鏡頭,只是事情結束後,女孩穿著白色的衣服,鮮血就更加凸顯。
緊接著,繼父被割喉後,鮮血立即噴涌而出,在地上不斷抽搐著。
還不懂這些的女孩,反而更加平靜,眼神空洞。
評論區中,大部分提及不尊重女性的鏡頭,就集中在這三個方面上。
由於《默殺》中受到傷害的主角,本身就是女學生,再加上「校園暴力」,以及成年人的精神疾病這兩個主要元素,其實不難想到多少會有觸及到觀眾敏感神經的點。
而在影視劇中「尺度」二字,本身就會與「性」產生關聯。
《默殺》的尺度甚至要高於《堅如磐石》以及《涉過憤怒的海》,有人在觀影期間生理不適,其實也能夠理解。
可站在電影角度,大尺度並不等於「不尊重女性」。
爽感大於憋屈,施暴者鏡頭才是重點
說實話,看完電影細細回味,導演確實為了呈現出大尺度,而試圖在觀眾的心理防線上蹦迪。
但,大部分鏡頭真的收斂了太多。
作為產生想要二刷衝動的觀眾,我一度將這部電影推薦給身邊的好友。
先說劇情。
《默殺》的重點不是母親或父親苦苦尋找自己的孩子,或學生在校園究竟經歷了怎樣的暴虐,而是「復仇」。
在稍微展現小彤被校園暴力後,四個施暴者緊接著就去見了閻王爺。
看到這裡,導演將懸疑部分拉到了最高,更能引起觀眾興趣的,其實是對兇手的猜測。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