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韓國演藝圈元祖女神崔智友時隔四年重返銀幕,關於她老公身份的話題,又一次被提起。
其中最為惡毒、同時又最具討論度的說法,當然還是「牛郎上岸」說。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這裡回看:崔智友重回銀幕,韓劇啟蒙女神結婚4年,老公身份仍然是謎
崔智友的老公,至今只有這個背影曝光
其實,日韓娛樂場所縱然不免藏污納垢,但也絕不像一般描述里那般聲色犬馬、男盜女娼、罄竹難書。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日本典型娛樂場所之一、也就是俗稱「牛郎店」的真相。
「牛郎」的歷史與現狀
日本第一家「牛郎店」,開辦於1965年。當時的日本,正處在經濟騰飛的快速道上。
世界經合組織的數據顯示:1965年,日本國民生產總值為88億美元,居美國、西德、英國、法國之後,排名第五。1966年超過法國,1967年超過英國,1968年超過西德,成為資本主義陣營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強國。
1960年代的日本,已相當繁華
1964年東京奧運會圓滿閉幕,日本國民高度自信,女性地位水漲船高。大量有著良好教育背景、就職於大公司、待遇優渥的單身女性,成為娛樂場所的新目標。
其實,當時的「牛郎」還談不上單店的概念,一般是在傳統娛樂場所里單獨辟出一層樓,只接待女客。環境也並不光怪陸離,而是類似舞廳的布置:沿牆放置沙發,中間是舞池。只是男舞者除了伴舞,如果女客願意給小費,他們還會陪客人喝酒聊天。
這樣,大批經濟獨立、精神獨立的女性找到了消磨時間的好去處,而這一行也逐漸從傳統娛樂場所獨立出來。延續至今,已成為高度成熟、趨於產業化發展的一行。
1960年代的日本女性,美麗又自信
在日本,這一行的從業者並不叫「牛郎」,「牛郎」這個稱呼,更多是在中國通行。
據說該叫法的源頭,是1970年奧斯卡最佳影片《midnight cowboy》,中文直譯「午夜牛郎」。這部影片的男主角,是一個從小地方到紐約討生活的年輕人,因為沒有一技之長,又自認為風流倜儻,於是當了舞男。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