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影片那是相當悲傷悽慘。後來,不知怎麼,「牛郎」這個稱呼就用到了日本從業者身上。
「牛郎」在日本,一般被叫做「ホスト」,意思是「客を接待する男性の主人」——接待客人的男主人。「牛郎」的英文表述是「host」,「牛郎店」叫「host club」。從字面上看,頗有點反客為主的意思;實際交往中,他們也正是這樣做的。
如今,僅東京新宿的歌舞伎町一番街,就有超過400家「牛郎」俱樂部或「准牛郎」酒吧,總從業人數超過5000人。
牛郎賺大錢,也窮困潦倒
在一般人的想像中,牛郎是個爽得不能再爽的職業,簡直就像躺在鈔票堆中。確實,頂級牛郎的賺錢能力相當恐怖。
據日本媒體報道,號稱「日本第一牛郎」的羅蘭(藝名),年收入超過3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700萬。25歲時,羅蘭就創下了個人年度營業流水1億7000萬日元的記錄,相當於每個月幫公司進帳80萬人民幣。
羅蘭的歐洲貴公子造型
江湖傳言,他最快最高的創收記錄,是3小時賺3000萬日元(人民幣170萬)。要知道,牛郎擺在檯面上的收入,無非是客人在店內的消費,而日本又是一個任何消費都明碼標價的國家,能做到這個數量級,非常罕有。
就這長相,靚女無語
一般來說,牛郎一個月工作20天——對的,他們也是打工人、也需要休息——扣掉公司提供的服裝、化妝費用,稅金,抽成等,新手每個月到手大概在10萬日元左右,也就是人民幣將近6000塊。有一定名氣的牛郎,則有保底工資,每月至少12萬人民幣起。更當紅的,上不封頂。
這些,還僅僅是公司支付的勞動報酬,不包括客人私下贈送的金錢、珠寶、名表,甚至豪車、豪宅。
和普通行業一樣,有大口吃肉的,也有吃風喝屁的。
有牛郎月收入僅3萬日元,人民幣不到1700塊,為了沖業績和客人拼酒,連喝數杯高度酒,導致酒精中毒引發併發症。等第二天被發現的時候,人已經涼透了。
2014年,日本有一部電影叫《東京難民》,講的就是這個看似光鮮亮麗、實則陰暗無情的世界,曾經引發全民大討論。
To be,or not to be,這是一個問題。莎士比亞在400年前,就看透了。
牛郎的本質是心理撫慰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