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進入電影行業之前,方勵是一個標準的「理工男」。他1982年畢業於華東地質學院(現東華理工大學)應用地球物理專業,1991年創建了世界上最大的集地球物理儀器開發與銷售為一體的地球物理儀器公司勞雷工業,大連5·7空難的黑匣子就是勞雷工業打撈上來的。
能拍電影,能搜尋沉船,性格夠「軸」,這一切讓方勵成為了拍攝《里斯本丸沉沒》的「天命人」。
在採訪中,方勵反覆提到,拍攝這部電影是一件必須做的事,是歷史使命,「你知道這些事你為什麼不做?不做你對不起中國老百姓,對不起歷史,也對不起這些死難的盟軍。」
詹姆斯·卡梅隆的電影讓「鐵達尼號」的故事被世人所熟知,「里斯本丸號」的故事是否能憑藉這部電影走進大眾的視野呢?
Mtime:最初了解到里斯本丸這段歷史是在什麼時候?
方勵:一開始的時候只是聽說。我跟韓寒導演在拍《後會無期》的時候,因為東極島很遠,從普陀坐船得兩個小時,有一次我跟韓寒導演坐交通船去東極島的時候,我們坐在頂層甲板上聊天,船長指著這片海,說1942年二戰的時候,有一艘大的日本運兵船被美軍魚雷擊沉了,1000多盟軍戰俘跳海,然後被日軍開槍掃射屠殺,我們東極島的漁民進場救了這幾百人。
當時我們很詫異,我說我那麼熟悉歷史的人,這個事從來沒聽說過。所以韓寒導演在《後會無期》電影的一首插曲,就寫了「當一艘船沉入海底」這句歌詞。剛好那個畫面就是紹峰和柏林他們坐著船離開島的時候。
Mtime:什麼時候決定要把里斯本丸的故事搬上銀幕的?
方勵:我啥都沒想過,我只是好奇。我們下船以後,我就問了當地普陀區的宣傳部長,他說這事是真的,只是聽說沒有人找到過沉船,這就跟我的專業相關了。水下沉了什麼東西,丟了什麼東西,我永遠都會很好奇去尋找,你們找不到能我找到。
除了2002年5·7空難的兩個黑匣子,法庫飛行表演那架飛機墜毀,美國飛行員的屍體是我們找到的。還有2017年兩位潛水員在潘家莊水庫失聯也是我們找到的。所以它是一個本能的好奇心,一開始根本沒想過要拍電影。
2016年陰差陽錯我們找到了這個沉船,但是還不敢確定是里斯本丸,你怎麼證明,所以2017年又去干。2017年帶的裝備比較多,從無人機、無人艇、水下機器人全帶著,我相信我能證明他是里斯本丸。
同期我們才聽說這件事只剩了兩個人證,一個是東極島的漁民林阿根老人,94了,記憶都不太好,央視當時去採訪過,說老人很多事不太記得了。也聽說還有一個老兵丹尼斯·莫里,98了。我們找到了沉船,找了物證,人證聽說都是高齡了,所以才萌發一個想法,趕緊搶救性採訪,把口述歷史記錄下來。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