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斯本丸沉船事件的呈現,影片通過史料佐證和大量第一手針對親歷者的採訪,詳盡細緻地還原了沉船經過。
影片的第三部分用到了電腦動畫還原歷史畫面,劇情被絕望氛圍鋪滿。電影沒有刻意地修飾,僅僅憑藉導演旁白、親歷者講述、以及有限的聲效配樂,就將沉船過程中的絕望氛圍烘托到頂點。
這場悲劇的開端,是美軍的一枚魚雷。1942年10月1日,日軍的里斯本丸號戰船途經中國浙江東極島海域。戰船上除了上千噸軍用物資之外,還有1816名英軍戰俘。美軍的一艘潛艇正在此處巡航,由於里斯本丸號沒有懸掛運送戰俘的旗幟,潛艇發現目標後,立即發射魚雷打擊。一枚魚雷命中里斯本丸號,戰船無法行駛原地待命。
日軍很快派出多艘戰船前來救援,但是,他們僅僅是把船上的日軍接走,1816名英軍戰俘被捨棄。里斯本丸號沉船歷經25個小時,日軍在沉船伊始,就用帆布和木板把三個戰俘船艙出口封閉,並假意表示,稍後會有船接送所有人一起撤離。
戰俘們在經過一夜的絕望等待之後,等來的卻是冰冷的海水不斷灌入船艙。戰俘們只能自救出逃,上千人衝出船艙游向大海。可是,日軍集結了大量小艇在海面上,他們向海上的戰俘瘋狂機槍掃射。
日軍一方面懼怕戰俘上岸後逃跑,另一方面是想把這起沉船虐俘事件抹除。這樣慘絕人寰的屠殺場面,令人不寒而慄。
影片的敘事節奏層層遞進,畫面內容配合旁白、聲效達到了令人揪心的恐懼感。這是比戰爭死亡還要可怕的滅絕場面,這一切是真實發生過事件。
《里斯本丸沉沒》作為一部紀錄片,創作者儘量本著客觀的態度還原歷史。可是,這樣滅絕人性的反人類行為,僅僅是事實呈現,無需注入感情色彩,已經達到罄竹難書、令人髮指的程度。影片不是在複述歷史,而是通過劇情片的演繹手法,帶領觀眾走進歷史,近距離感受戰爭的殘酷和戰俘的絕望。
為歷史真相留下的證據
世間萬物,相生相剋,有絕望,就有希望。1942年10月2日,浙江東極島海域,日軍正在屠戮漂浮在海面上的英軍戰俘。
同一時間,東極島的漁民冒著生命危險駕船來到事發地點,他們伸出援手拯救落水戰俘。日軍見狀,知道已經無法消滅戰俘,不得不停止殺戮。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