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視圈,郭敬明這個名字總是與「傷痛文學」緊密相連。近日,他執導的兩部新劇《雲之羽》和《大夢歸離》再次引發了觀眾們的熱議。有網友吐槽,這兩部劇中的角色動不動就愛哭,哭得莫名其妙,而且哭戲呈現得相當寫真,雖然看起來不假但很驚艷,充滿了十幾年前流行的傷痛文學味道。這一現象,再次將郭敬明推上了風口浪尖。
郭敬明作為青春文學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一直以其獨特的傷痛文學風格著稱。從早期的《夢裡花落知多少》到後來的《小時代》系列,郭敬明的作品總是充滿了青春的憂傷和疼痛。而這次,他將這種風格帶入了古裝劇《雲之羽》和《大夢歸離》中,再次引發了觀眾們的關注和討論。
在《雲之羽》和《大夢歸離》中,角色們動不動就愛哭,哭得莫名其妙,但卻美得讓人心動。這種哭戲呈現方式,被網友們戲稱為「特意找角度拍得:美是主題、哭是副主題」。這種風格,無疑與郭敬明一直以來的傷痛文學風格一脈相承。他將青春校園的傷痛文學感代入古裝劇,這種大膽的嘗試,也讓他成為了「第一人」。
對於郭敬明的新劇,網友們的觀點卻呈現出了兩極分化的態勢。一部分網友認為,郭敬明的這種傷痛文學風格,正是他們愛不釋眼的破碎感。這種風格讓角色們充滿了情感的張力和深度,讓觀眾們能夠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角色的內心世界。而且,郭敬明的品味的確很超前,他能夠敏銳地捕捉到年輕觀眾的審美需求,從而創作出符合他們口味的作品。
然而,另一部分網友卻持相反的觀點。他們認為,這種傷痛文學味讓角色充滿了要死要活的矯情,而且劇情也顯得虛無縹緲的空洞。他們批評郭敬明過於追求形式上的美,而忽略了劇情的實質內容。這種風格雖然看起來驚艷,但實質上卻缺乏深度和內涵,讓人看了之後感覺索然無味。
作為一名媒體人,我深知郭敬明的作品在年輕觀眾中的影響力。他的傷痛文學風格,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年輕觀眾對於情感宣洩和內心表達的需求。然而,我認為,這種風格雖然有其獨特之處,但也需要適度把握。
首先,傷痛文學並不是一種負面的文學形式。它以其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展現了青春期的迷茫、憂傷和疼痛。這種情感是真實存在的,也是年輕人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郭敬明的作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年輕觀眾的共鳴和認同。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