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慣了受捧的明星,習慣走到哪都被人照顧,這麼多年過去了,還怎麼共情打工人,如何刻畫被條條款款砍去的稜角?
對於《勝券在握》劇組來說,鄧超是救星,所有人都要襯托他,演成什麼樣依舊會有人歡呼。
可觀眾不會慣著。
同樣的角色,其實徐崢演得甚至要比鄧超更到位一些。
陪伴公司白手起家的程式設計師,最核心的特點不是苦和窮,而是「辛苦」。
對於他們來說,消耗的精氣神才是最根本的,這是一個人永遠無法彌補的東西。
看得出來,鄧超根本不懂,或許,他也不想懂,所以依舊按照自己的理解,只演出了白勝的卑躬屈膝。
看完電影我根本笑不出來。
內容的平淡和誇誇其談非常離譜,裡面還有不少自作主張加入的致敬,煞有介事的掌聲更是膚淺。
當然,電影本身還是完整的,但,鄧超的一系列操作更是讓我大跌眼鏡。
演得浮於表面也就算了,他竟然帶著一家四口出來站台了。
這一幕,大家是否還熟悉。
拖家帶口來為自己的電影宣傳,對於鄧超來說似乎已經變成了流量密碼。
一邊說因為自己拍戲實在是太忙了,兩個孩子甚至一度以為自己是逃犯。
另一邊,孫儷又說孩子以為鄧超是歌手。
影片質量比不上就煽情,推孩子出來營造自己的好父親人設,仿佛他忙著拍戲上綜藝沒有陪伴孩子,是觀眾造成的。
兩個孩子已經長大了,只因《勝券在握》的一場商演,二人的生圖幾乎全網飛。
所以,這到底又是在幹嘛,忙著給孩子鋪路進演藝圈?
自己拍爛片還不夠嗎。
結語
一步錯,步步錯啊鄧超。
錯的不是創立「跑男」IP,錯的只是搞不清自己的身份。
曾幾何時,想要「內地周星馳」的身份,一部《分手大師》一部《惡棍天使》,連帶著孫儷口碑下滑。
在「跑男」中嘗到甜頭,在那個年代票房破百億後,一頭扎進綜藝圈,從影帝變成了「綜藝咖」。
影迷恨鐵不成鋼,曾在評論區多次強調,提醒鄧超不要忘了初心。
然而回應他們的,只有一次又一次爛片或綜藝。
或許剛開始上綜藝,對演員來說沒那麼大的影響。
但,如果是5年10年呢?
如果大家走進影院,看到鄧超在《勝券在握》里的表演,不難發現,很多綜藝中製造效果的表情和小動作,已經改不掉了。
這是曾經鄧超在演戲時,從未有過的。
要拍《中國桌球》,結果宣傳期間發布合照把樊振東截掉,人家火了後面又給加進來。
拍了《勝券在握》,把孩子搬到商演,要知道孫儷一年都只接一部戲,如此愛惜羽毛的中生代,也要給你的電影站台,這簡直太離譜了。
一步錯,步步錯。
鄧超,你回不去了。
曾經為角色貢獻過的一片赤誠也是。
南楓娛樂圈
有品質的娛樂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