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紫》是曾慶傑導演的第一部長劇,從網絡短劇開始進入內娛的長劇。
有了網劇積攢的好口碑,導演在製作影視劇獲得經驗,深諳受眾口味,在優質創作上更進一步,給內娛激烈競爭帶來新震撼。
劇中,導演的實力隨處可見,對作品的整體把關做出細緻呈現,看得見的部分和看不見的部分都做到最佳呈現。
導演運用出色的語言鏡頭提升品質,遠近景的畫面呈現出別致構圖美,情節的古風韻味和人物宿命感別具一格。
比如太子自殺這段,從背部的全景鏡頭囊括人物前面的舞台場景,台上熱鬧,台下淒涼,再由正面近景拉近太子的表情,神情肅穆,眼中含淚,鏡頭語言的魅力瞬間增添濃厚悲涼氛圍。
鏡頭語言融合情節發展,增添故事張力和人物質感,帝王家族的落幕敘事效果拉滿。
小竇昭回眸的鏡頭,演員的實力固然紮實,但鏡頭的人物形象塑造效果一樣精彩,鏡頭跟人物情緒融為一體,構成冰冷的氛圍,呈現出人物內心活動。
構圖細節拉滿,這段戴面具看戲的構圖完美展現導演的審美意識。
左右講究對稱,人物成為鏡頭主體,正面、背面或單人的鏡頭都帶入雙強人設突出。
隔空對視這段,一個是俯拍鏡頭,一個是仰拍鏡頭,斜線式構圖。
一扇窗將象徵隔絕兩人的障礙,窗戶開啟,四目相對,象徵打破了障礙但卻未完全打破,真正的障礙還橫隔在兩人之間。
利用光影勾勒輪廓,強調突出主體鏡頭的形式引導觀劇注意力。
光影的巧妙運用是該劇的美感得到放大化的根本來源之一。
不論是白天還是黑夜,光影幾乎無處不在,所引用突出人物、環境效果都得到增添劇的質感的效果。
宋墨和竇昭演戲這段,裙擺和紗帽隨風而動,曼妙的身姿、輕鬆的裙擺、曖昧的動作。
在背光的光影投射下,朦朧又曖昧的氛圍將劇情想要製造出來的遐想發揮得剛好,與此同時又達到觀眾在觀看劇時獲得視覺美的滿足。
畫面有質感,劇中的每一幀畫面具有獨特質感。
審美在線的視覺衝擊力衝擊感官,實現沉浸式入劇。
古裝劇的美已不再僅限於外在服道化的千篇一律「違章建築式」審美,不是誰家首飾多,服裝宅紫嫣紅繁瑣就有回頭率,拋開網紅風專注全面發展才是打造高質量作品的關鍵。
影視的美要專注服務劇情和人物,而不是重複式花里胡哨,到頭來劇情拉垮,真正該呈現的內容要點根本沒展現出來。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