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恰同學少年》到《天下同心》 和光傳媒的革命歷史劇為何好看

2024-12-17     影墨     3497

近日,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黃金時間段熱播的重大革命題材電視劇《天下同心》,創下口碑和收視雙豐收。自播出以來,中國視聽大數據顯示,《天下同心》黃金時段收視率高居第一。酷雲數據顯示,該劇實時收視峰值突破2.3%。騰訊視頻評分9.1,騰訊視頻熱度值超14900+,熱度爆棚。

在《天下同心》熱播的同時,該劇製作方和光傳媒再次引發各界關注。和光傳媒深耕紅色題材劇多年,推出過《走向共和》《恰同學少年》《黎明前的暗戰》《毛澤東》《長沙保衛戰》《共產黨人劉少奇》《秋收起義》《偉大的轉折》《大浪淘沙》等一大批優秀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被業內稱作「紅色和光」,堪稱影視湘軍的重要代表。那麼,和光傳媒的革命歷史題材劇為什麼如此好看?為何一出手就是精品?

從《恰同學少年》到《天下同心》 和光傳媒的革命歷史劇為何好看

精品至上 堅持藝術創新

作為長沙市文化體制改革進程中首家成功轉企改製成立的影視文化企業,和光傳媒堪稱「影視湘軍」中的精銳之師。從其製作的多部優秀電視劇作品來看,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匠心精神,每一部作品都精心打磨,藝術精湛、思想深刻、製作精良,而且與時俱進,具有創新意識。

無論是早期在歷史劇中擁有極高地位的《雍正王朝》,曾一度風靡螢屏的《走向共和》,還是開創了「紅色革命青春風」的《恰同學少年》,以及以寫實風格講述湖南抗戰歷史的《長沙保衛戰》,和光傳媒每一部劇都力求創新突破,追求獨特的敘事角度和深刻的思想藝術表達。

像《恰同學少年》,就是一部開創先河的電視劇。它首次將革命歷史題材以青春偶像劇的形式進行展現,取得極大成功,這種方式甚至影響到後來的《我們的法蘭西歲月》《覺醒年代》等一系列影視劇的製作。再如《長沙保衛戰》,大膽地以國民黨軍人作為主角,打破臉譜化,真實客觀塑造人物形象,注重高層在戰略上的博弈,堪稱一部紀實性的軍事教科書,讓那些喜歡歷史和軍事的電視觀眾直呼過癮。

從《恰同學少年》到《天下同心》 和光傳媒的革命歷史劇為何好看

正在熱播的《天下同心》,則是將歷史的細節、人物的細節演繹到了極致。劇中的毛澤東、宋慶齡、李濟深、張瀾等人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路歷程,每個真實細節都有跡可循,這種直抵人物內心世界、拒絕「假大空」的人物塑造方式,無疑就是一種突破和創新,也是本劇取得高收視的原因之一。

而和光傳媒的精品理念更是體現在方方面面。創作每一部作品,都大量參考史實資料,力求真實可信。《天下同心》里毛主席給生病的農民盤尼西林,老百姓給毛主席送棉鞋、寄大衣,以及毛主席修正土改期間的左傾思想等,都是從歷史資料中挖掘出來的,是很真實的歷史細節。拍攝和道具置景方面也十分嚴謹,如拍攝《長沙大會戰》時,為體現三次會戰的不同景象,和光傳媒耗資千萬在長沙月亮島重塑了一座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長沙城。老長沙昔日的老城牆、老公館、商業街等充滿年代印記的場景,被真實地展現在螢屏之上……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