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狠的國產片,被低估了

2025-01-01     影墨     3263

極端環境下,他被逼上絕境,走上不能回頭的道路。

鄭炳睿在不同境遇前的真實本能選擇是複雜人性的變化過程。

婷婷失蹤,鄭炳睿按照提供線索以他人的孩子作為交換。

對他人孩子的自私和對自我孩子的無私的極端人性變化激起觀眾對人性複雜共鳴。

影片中有許多佛的鏡頭,佛像、佛珠 ,大佛還是小佛都在注視,見證所有的「因果」。

今年最狠的國產片,被低估了

人在絕望時會寄託希望於神佛,希翼藉助神佛的幫助挽回局面,求順求吉求平安。

佛是善良使者,正義化身,護佑虔誠之徒,懲罰人性之惡。

向拜佛求保佑,但本性之惡造壞事,佛不僅不護佑,還會懲罰惡者。

人販子求神拜佛,最終死在佛前,而佛冷漠注視一切,這是種下的「因」結下的「果」。

既想得到佛保佑,卻違背道德,良心不安以尋求佛保護,佛守正義,撕開惡人面具偽虔誠面具。

線索指引下,鄭炳睿深入虎穴,潛入人販子家中營救女兒 ,面對人販子驚愕的表情,鄭炳睿第一個反應是翻開冰箱。

為什麼翻開冰箱?

殘肢——女兒被割下的手指。

驚悚的一幕令人細思極恐。

所有的憤怒達到頂點,鄭炳睿開展激烈暴力復仇。

今年最狠的國產片,被低估了

鄭炳睿和人販子都信奉佛,都在絕望中尋求佛保佑,但他們的虔誠早蕩然無存。

人販子對鄭炳睿說的「你的老婆、你的女兒,是你的報應」。

可她病入膏肓的孩子和她自己最終死在孩子刀子的結果何嘗不是犯罪的報應。

佛知道一切真相,他們虛偽的虔誠,犯下的錯,已在佛注視下種下惡果,死亡是他們為犯下的錯償命,是「惡果」的收尾。

好人和壞人的謎題是一大懸念,殊不知貫穿全片的「佛」全程窺探,他們的結局已註定。

「The past is never die」(過去永遠不會消失)

即指過去犯下的罪行,種下的因。

鄭炳睿在善惡之間徘徊,想向善而行,可「過去不會消失」,過去拖著向善步伐,緊抓不放,追求的善不能完整,現實和內心相悖。

曾經在人販子實行犯罪的時候,懵懂的他走向助紂為虐的道路。

今年最狠的國產片,被低估了

求生的慾望和一顆糖的誘惑,他完整的「善「已不復存在,丟失在遙遠的過去,未來的他也終究為犯下的錯買單。

為了救婷婷,他帶上別人的孩子交換 ,在佛前殺人,炸有多條人命的船,他的「善」逐漸被淹沒,「惡」不斷累加,最終淹沒了他尋求的人生。

求佛保佑被運用於許多電影,《浴火之路》也曾用佛來展現惡人信佛,但佛的懲罰都會到降臨到他們身上的設計。

這樣的元素運用折射人性善良醜惡的對立結果,苦難推鄭炳睿走向「惡」,渴望得到諒解、救贖,但因果循環的報應最終撕開人性遮羞布。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