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我和妻子在圖書館相識,記得當時下著大雨,剛好我帶了傘和雨衣,老婆性格活潑開朗,便主動找我借了傘。就這樣互相留了聯繫方式,最後發展成夫妻關係。
在戀愛期間,因為我和父母住不太方便,而且母親一直教育我對待女孩子要尊重,所以結婚之前我們都沒有同居的經歷,那時的戀愛,感覺上無比美好快樂。
但結婚之後,一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主要的就是我們的生活習慣大不相同,而且經常因為一些小事大動干戈。以至於在結婚僅不到兩年的時候,妻子就向我提出了離婚。而妻子的態度表現得非常決絕:我們還是離了吧,當我求你了,只要你願意,我可以凈身出戶。
在我的觀點裡,我和妻子並沒有發生過很大的矛盾,通常都是因為一些生活上的瑣事,最後鬧得大家都不愉快;但妻子不這麼認為,她覺得正是這些瑣事才讓她極度煩躁,有時甚至到了崩潰的地步。我們的關係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矛盾:
第一,妻子在生活上有一定的「潔癖」。她每次下班回家以後,外套之類的要求不能進臥室,必須及時換掉,接著就是做飯的問題,每次必須清理廚房台面,要求乾淨整潔,對於地面的毛髮極度敏感,有時一晚上都要清掃四五遍。而我對這些不大在意,於是妻子每天對我充滿各種說教,批評我不講衛生。但我覺得時間花費在這些上面很浪費,地面一周打掃一次,桌子簡單收拾一下,一個月大掃除一次不挺好的,而且像我們住在城市裡的小家庭,很少有親戚朋友來,管理那麼精製何必呢?
第二,妻子睡覺容易驚醒,她多次提出想兩個人分房間睡,可是我就喜歡抱著她睡覺。有時候事情多,勞累的時候我也妥協過幾次,但大家評評理,夫妻哪有頻繁分床睡的道理,所以為此我們也吵了不少架。在我看來,這些都是無關痛癢的小事,可卻成了妻子下定決心要求離婚的理由。
總覺得,我們組建一個家庭不容易,而且這才僅僅一年多,雖說沒有孩子離了也乾淨,可這辦婚宴的時候親朋好友可都是來了的,這下臉面上哪能掛的住。
妻子卻說:我每次和你發脾氣,並不是單純的就是想吵架,而是希望你的生活習慣能有所改變,結婚到現在,你的一切作風讓我非常反感,感覺很痛苦。
此刻,我對自己的婚姻充滿迷茫,這樣的婚姻還有繼續的可能嗎,難道真的應該像別人說的一樣,結婚之前先試婚一段時間才是正確的?
作者語@
如果有人問:怎樣的夫妻關係才是健康的呢?答:夫妻就像一對好朋友,在自主和依賴之間保持平衡。關於婚姻,相信大家知道最早的一個成語就是初中課本上的叫:男耕女織。
那時候的婚姻遵循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男人會毫不猶豫地承擔起養育家庭的重擔,女人也是抱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觀念。在上萬年的發展演變後,女性的獨立意識覺醒,特別是當女人進入職場以後,夫妻之間的平衡就被打破了。
這個時候最為首要的矛盾就是對於家務事的分工問題:女人開始掙錢養家,所以她們不再覺得需要承擔所有的家務活,但現實中很多人大男子主義心理嚴重,認為娶個老婆就是為了給自己洗鍋刷碗,如此一來,必然引發矛盾。而且長此以往,女人得不到關愛,就會覺得自己像個家庭保姆,還是免費的,那日子當然也就過不好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所以作為老公,一定要改變舊時的觀點,要有做家務活的意識,主動承擔包攬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女人必然不會對你嘮叨囉唆。而且根據妻子的反映,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和做事,不要等到妻子都已經忍耐不住,大發雷霆的要求離婚時,才知道自己已經鑄成大錯。
在如今男女平等的時代,夫妻對於情感上所持有的態度一定要端正,任何事情都要互相體諒,以家庭利益為核心。
現在很多家庭的生活壓力都很大,這就意味著夫妻雙方都應該承擔掙錢養家的責任。所以任何一方都不應該懈怠,共同進步與成長是打造和諧家庭的基礎。當我們排除了思想上的自私、懶惰,雙標,相處中多一些分擔,理解,這樣雙方才能過得好。
這裡有幾點基本準則需要提出的是,第一,要有穩定積極的工作,不能長期待在家;第二,家務活商量好,做到分工明確;第三,做到積極贍養父母的義務,子女不孝是大忌。事情有了準則,做起事來必然有理有據,即使出現問題了,也能及時疏導。
生活感言@
我們經常看到一類人喜歡把這樣一句話掛在嘴邊:我就這樣,改不了,我就不;又或者即使優缺點被別人指出來了,卻依然吊兒郎當,不能醒悟。所以造成婚姻的不幸原因有很多,一定要有學習改變的心態,而不能墨守成規。
另外丈夫或妻子有一方喜歡碎碎的情況,最初可能是真的看不慣對方,也可能是習慣變成了無病呻吟。無論哪種,當出現指責時,我們都應該正視它,認真對待,婚姻要不斷持續地注入新的活力,千萬不要等到對方攢夠了失望,給你當頭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