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弟弟的心情,他是捨不得父親離開。
可我一想到父親這六年來所受的罪,實在不忍心讓他在生命盡頭再承受更多折磨。另外,身邊很多患癌的親戚朋友,花了幾十上百萬,卻只換來了幾年甚至半年多的壽命,有些甚至錢花光了,人也沒保住。
所以,我覺得還是遵從父親過去一直念叨的「大病從死」原則,讓父親少受點痛苦,早早離去的好。
我們各執一詞,誰也說服不了誰。
後來,父親不知從哪裡聽到了我們兄弟倆為此爭吵的事。就把我們兄弟倆叫到身旁,父親眼含淚水,顫抖著伸出手,指向了床頭櫃的抽屜。
我打開抽屜,裡面有一本破舊的筆記本和一個布包。我把筆記本和布包拿給父親,父親艱難地打開布包,裡面是一疊錢,大概有兩三萬。
他又指了指筆記本,我翻開一看,上面夾著老房子的房本。父親看著我們,用盡全身力氣說:「兒啊,這是爸這些年攢下的錢,都給你們。爸想活,爸還想看著你們過得越來越好……」
聽到父親這番話,我的心像被重錘狠狠擊中,淚水再次奪眶而出。
我怎麼也沒想到,平日裡把生死掛在嘴邊、看似豁達的父親,在真正面對死亡威脅時,竟有如此強烈的求生欲。
既然父親明確表達了意願,我們也不再猶豫。拿著父親攢下的錢,和兄弟倆這些年的存款,開始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父親手術很成功,但接受化療後,卻不大理想。
他每次化療後都噁心嘔吐、吃不下東西,頭髮大把大把地掉,身體愈發虛弱,原本就消瘦的臉龐顯得更加憔悴。
但即便如此,父親依舊咬牙堅持,再苦再多的藥,也能按時吃下去,打針打到手臂麻木,他也沒喊過一聲疼,眼神里也滿是對生的渴望。
然而,命運並未因父親的堅持而眷顧他。與病魔抗爭了三個月後,父親的病情急轉直下。
一天夜裡,父親突然陷入昏迷,雖然及時送去醫院,但也沒能留住他。父親就這樣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他攢下的錢花光了,我們兄弟倆也欠下了十來萬的債務。
父親去世那晚,我看著父親漸漸冰冷的身體,滿心懊悔與自責。
要是當初我們沒聽父親的話,放棄化療,直接選擇保守治療,或許父親就不會這麼早離開?更或者父親也能減少化療的痛苦?
弟弟比我更悲傷,因為父親是在他家療養的,他一直認為是自己沒照顧好父親,才導致這樣的結果。
回想起父親這六年來的點點滴滴,再看看他臨終前對生的渴望,我才深深明白:人在健康時,面對生死往往能說得雲淡風輕,可當真正的大病降臨,對生命的本能渴望會戰勝一切所謂的「豁達」。
老人們常說的「大病從死」,也不過是身體健康時的自我安慰,真到得病時,就不會這樣想了。
就拿我的鄰居大媽來說,她今年85歲了,早些年也總把「不想拖累子女,老了病了就早早走掉」這句話掛在嘴邊,鄰里之間都覺得她活得通透。
可這幾年,她的態度卻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如今的她,越老越惜命,哪怕只是有點頭疼腦熱,都要馬上去醫院,生怕有個閃失。
不僅如此,她還痴迷於養生,天天不是去養生館做各種理療,就是聽那些保健品銷售的忽悠,買一堆價格不菲的保健品回家,堅信吃了這些就能長命百歲。
在她面前,「死」字更是成了忌諱,要是身邊有人去世,她都躲得遠遠的,仿佛靠近一點就會沾染什麼霉運,危及自己的性命一般。
但這不是說老人「怕死」就是不好的,畢竟求生是每個人的本能反應,誰也評判不了好壞。
作為子女,我們應順從老人的選擇,努力盡孝。無論最後結果怎樣,都不要抱怨,因為父母養我們小,我們就要養他們終老,並承受一切苦與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