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再好,我寧願在城裡買房,也不會花幾十萬回村建房給父母養老

2025-06-13     緣分     2108

來自網友李意章投稿:

前不久,聽到城裡人不能回村建房,老家的親戚紛紛前來勸我早點回村建房,這樣父母年邁後,回村養老時也有個好的歸宿。

然而,我態度很堅決:寧願在城裡多購置一套房,也不會回村建房給父母養老。

農村再好,我寧願在城裡買房,也不會花幾十萬回村建房給父母養老

我今年47歲,25年前從師範大學畢業後,便進入縣城的一所高中任教。

工作不到3年,我娶了城裡的妻子,並在城裡買房定居,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

2003年,隨著女兒的出生,我順勢將戶口從農村遷到了城裡,就此成為新一代的城裡人。

在城裡安家後,我回農村老家的次數愈發稀少。年輕時,父母還在老家務農,我通常會在過年過節時回去探望。

11年前,老家遭遇一場洪水,父母辛苦耕耘十多年的果樹被無情沖毀後。看著父母也老了,實在不想他們繼續勞累,於是我就咬咬牙,在城裡置換了一套大四房,把他們接到城裡生活。

自那以後,老家沒人了,我回去的次數更是屈指可數。除了清明節,會陪父母回去祭祀,其他時間基本不會回老家去。

每到節假日裡,我更喜歡帶著父母和孩子外出旅行,或者去看望遠嫁的兩個姐姐。

農村再好,我寧願在城裡買房,也不會花幾十萬回村建房給父母養老

我老家的房子建於四五十年代,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大合院。從外觀上看,房子規模不小,可並非獨屬於我們一家的。

在我還小時,院內原本是住著7戶人家,房間交錯分布,不像現在獨門獨戶那般自在。

直到我15歲時,有三家在村裡建了新房搬走了,還有的則是跟隨子女去城裡,老家不住了,然後父母通過置換和購買的方式,逐步將房屋整合,才有了如今獨門獨戶的格局。

雖說我們的房子像個家了,但原本用泥磚砌成的瓦房,歷經幾十年的風吹雨打,也已變得破舊不堪,時不時還會這裡腐朽,那裡漏雨,那裡又需要修補。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看著村裡許多人都建起了新房,父母也動了在老房子邊上建新屋的念頭。

在老房子旁,我們家有一塊90平米的宅基地,用來建個二層半的小樓再合適不過。但那時的我,一心撲在城裡置業上,經濟能力也有限,建房的話還得四處借錢才行。

所以,無奈之下,那些年只能先簡單修繕老房子,等以後經濟寬裕了再考慮建新房子。

可是等啊等,等我有點錢了,等我手頭有點積蓄了,卻不再想回村建房。因為父母被接到身邊後,生活得十分愜意,平日裡很少回村,我便覺得花大價錢回村建房實在沒必要。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