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網友黃小姐投稿的故事:舅舅去世後,我一直討厭母親老回娘家走親,但去年家裡發生了一件事後,我不敢這樣想了。
11年前,舅舅去世後,我就不喜歡母親老回娘家走親了。
這不是我這個年輕人無情,冷漠,沒有人情味,只是在母親的娘家,再也沒有什麼長輩可值得走動了。
外公外婆在我和姐姐還年幼懵懂的時候,就離開了。在那之後,母親回娘家,更多的是為了去看望舅舅。
可如今,舅舅也走了,在我看來,回去的意義似乎也隨之消散。畢竟兄長已不在,剩下的舅媽和阿姨們,在我心裡,好像真沒什麼值得頻繁回去探望的。
除此之外每次母親回娘家,對我們家來說,就像是一場 「經濟浩劫」。
尤其是過年期間回去,光是給親戚們準備禮物,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一個舅媽,三個阿姨,隨便挑挑禮物,千把塊錢就沒了。
還有那些表親家,孩子多得像小樹苗一樣,母親回去都得挨個發紅包。就算一個紅包只給五十、一百,加起來也得一千多。
算上禮品和紅包,母親回趟娘家,起碼得花兩千五百塊。
而母親一個月辛辛苦苦,工資也就兩千八百塊,這一趟走親,幾乎花掉了她一個月的血汗錢。
要是我和姐姐也跟著去,情況就更糟了。我們已經工作,卻還沒嫁人、沒孩子,不僅收不到紅包,見到長輩和孩子還得發紅包。
給長輩發紅包,一個至少一百,小孩子也不能落下,就算少一點,一個二十,我倆一趟下來,平均也得花六七百。
這樣算下來,一家人去走親,簡直就是一場 「大出血」,而且這種人情往來,付出多,回報少,在我眼裡,這走親純粹是虧本買賣。
除了經濟上的壓力,每次回去,我們姐妹倆還得面對親戚們的 「靈魂拷問」。
什麼婚姻、工作、收入等等,他們的嘮叨,就像密密麻麻的蚊子,圍著你嗡嗡叫,讓人煩不勝煩。
可我這母親呢,就像那堅定不移的老黃牛,每年年初二,雷打不動地回娘家。
年前就開始精心準備,給每家親戚買什麼禮物,都安排得妥妥噹噹。每當看著母親這樣,我反感極了。
我一次次勸她,舅舅走了,沒必要年年回去,我們把自己的日子過好就行,那些所謂的親戚,不走動也沒關係。這年頭,哪還有人像她這樣執著地走親戚。
但母親總是語重心長地說:「你舅舅雖然不在了,可娘家還是娘家,那些舅媽和阿姨們,都是實實在在的親戚,這聯繫可不能斷。以後家裡有個難處,說不定還得靠親戚幫忙呢。」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