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歲婆婆愛跳廣場舞不帶孫子,住院20天,兒媳怒斥:沒有孝順義務。

2025-06-19     言諾     4171

59歲婆婆愛跳廣場舞不帶孫子,住院20天,兒媳怒斥:沒有孝順義務

導語:

很多人剛結婚時,除了對未來充滿憧憬之外,更多的是一種不安,為什麼?因為,從走進婚姻殿堂的那一刻起,就代表著他們已經長大了,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有事可以回家找爸媽。

而是不管未來有著怎樣的風雨都需要獨自去面對和承擔,而且,未來有太多的不確定,所以,這個時候他們需要父母的幫扶。

特別是有了孩子之後,父母對他們來說,不僅僅只是生活「保姆」,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定海神針」。

可有些老人卻沒有這樣的覺悟,他們覺得兒子結婚了,自己就可以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了,至於說幫兒子帶娃,就有一句話:誰生的誰帶!

可他們不知道「沒有幫扶之情,哪有兒媳照顧之義」,一個家庭中,兒媳往往才是核心力量。

59歲的劉阿姨非常喜歡跳廣場舞,那是她唯一的愛好,在兒媳的產假快要結束,想讓她幫忙帶娃時,她卻拒絕了。

無奈之下,兒媳只能請娘家65歲的舅媽幫忙帶娃。

5年後,劉阿姨患重病住院20多天,兒子在外出差,想讓兒媳照顧她,兒媳同樣拒絕了,說:我沒有義務伺候她。

59歲婆婆愛跳廣場舞不帶孫子,住院20天,兒媳怒斥:沒有孝順義務。

劉阿姨是一個非常傳統的女人,她一直認為自己辛苦把兒子培養成大學生,那麼,兒子就有義務讓自己享福。

在她的認知里:成了大學生就等於飛黃騰達,就等於吃香喝辣,她完全不知道上大學僅僅只是一個起點,而不是終點。

正是這樣的一個認知,讓她和兒子兒媳之間的矛盾不斷,甚至可以說是一地雞毛。

劉阿姨的兒子肖峰大學畢業後,和大學的一個同學一起到深圳創業,說是創業,其實也只是從打工做起。

剛開始時,因為生活所逼,為了一日三餐,肖峰曾做過6個月流水線員工,據他說當時真的沒有選擇的餘地,甚至連租房的錢都拿不出來,只能以填飽肚子為主。

6個月後,他才有機會重新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後來,在一家貿易公司上班,也算是找到合適的工作。

可能是從小養成的習慣,肖峰一直都比較節約,除了買生活用品和理髮之外,他基本不會有額外開支,甚至連公交車都很少坐。

他的工資大部分用來還上大學時的貸款了,還有一部分寄回老家,他的身上不會超過一百現金。

用了整整4年,才算把貸款還清,肖峰終於可以鬆口氣了,可以有機會為未來做考慮。

兩三年後,肖峰因表現突出,被領導賞識,破格提升為業務主管,可以說他也算熬出頭了。

這時的肖峰已經30歲出頭了,大部分同齡人都老婆孩子熱炕頭了,可他卻連個對象都沒有。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