倆人的關係越來越差,已經到了彼此誰也容不下誰的地步了,馬琳正準備跟胡俊提出,想要搬出去住,不願再與婆婆共同生活了,可是忽然有一天,馬琳的婆婆不小心摔了一跤
值得慶幸的是,婆婆摔傷時,正巧馬琳在家,她看到躺在地上不斷呻吟的婆婆,立刻叫來了救護車,趕忙將婆婆送到了醫院。
得知消息的胡俊,馬上趕到了醫院,一起到的還有胡俊的妹妹。所幸的是,婆婆只是腿部骨折了,身體的其他地方都沒有受傷
雖然身體已經沒有大礙了,但是醫生還是建議讓婆婆暫時先留院觀察一段時間。這樣一來,就需要安排家屬輪流陪護了。
胡俊首當其衝,自己的母親受了傷,當兒子的肯定第一個衝出來。他告訴母親,自己白天上班,晚上可以過來陪護。
但是胡俊的母親卻不忍心了,於是說到:「你白天上班辛苦一天了,晚上再來伺候我,身體會吃不消的,再說了,你照顧我多少會有些不方便。」
最後胡俊的母親直接點名,讓沒有工作的小姑子白天過來伺候自己,晚上就等馬琳下班,讓她過來伺候自己,倆人這樣輪流倒班正好伺候自己,而且她倆都是女人,也方便一些。
胡俊的妹妹聽著母親的安排,心裡直覺得委屈,同樣都是她的兒女,她卻這樣偏心。一點苦都不願意讓她兒子吃。
馬琳更是覺得婆婆的決定太過偏心,她兒子工作一天,她就怕兒子辛苦,自己同樣也是工作一天,怎麼就不知道體恤體恤自己。
如果婆婆態度好一點,一家人有商有量的,自己是願意付出辛苦伺候婆婆的,可是現實卻是婆婆依舊把自己的安排強加於別人。
馬琳面對這不公平的安排,直接拒絕了婆婆,她態度強硬的對婆婆說:「我跟胡俊一樣,白天也要工作,晚上再來照顧您,我身體也吃不消,再說了,您兒子死了嗎?沒死還輪不到我伺候您!」
馬琳說完,頭也不回地離開了醫院,留下胡俊一家人呆在那裡不知所措,最後沒有辦法了,婆婆還是同意讓胡俊下班之後來醫院陪護。
03
婆婆與兒媳就像是天敵一樣的存在,嚴重的更是水火不容。做婆婆的不要總是跟兒媳過不去,自己既沒生也沒養,哪裡來的底氣對兒媳指指點點,兒媳不回嘴那是教養,不是懦弱,即使兒媳默不作聲,心裡還是會積累怨氣的。
通過馬琳的故事,我們要明白下面兩個道理:
一、永遠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
兒媳與婆婆是沒有血緣關係的親人,無論兩人是否天天朝夕相處,在生活上已經有了不可分割的關係了。
因為女人結了婚,就應該與丈夫共同承擔家庭責任,這其中包括贍養老人。
但是,兒媳贍養公婆並不是她自己必須要盡到的義務,而是她看在自己丈夫的面子上,以及公婆對待自己的態度,才會做到的一種情分。
現在的生活中,有許多婆媳都是矛盾不斷,爭吵不休的,有的兒媳甚至會與自己的婆婆老死不相往來,就像馬琳與她的婆婆一樣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馬琳與她婆婆之間的矛盾絕對不是一天激化的,馬琳婚前是同意與她婆婆共同生活的,想必她當時也是對婆媳關係充滿希望的。
可是現實卻是殘酷的,兩代人,原本生活習慣就不相同,再加上倆家的經濟水平不一樣,觀念也就不一樣。
馬琳的婆婆還是多少帶一些封建思想的,她認為女人結婚以後,就應該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家庭中,相夫教子,操持家務才是她的本分。
而馬琳根據自己從小受到的教育,就覺得男女早就已經平等了,即使結了婚,夫妻之間依然是平等的關係。自己不可能為了家庭而犧牲多年努力的結果。
思想觀念上的不同,讓馬琳與婆婆之間產生了矛盾,而彼此強勢的性格,更是激化了這一矛盾。
無論是作為婆婆還是作為兒媳,都不應該把自己的思想強於他人,因為每個人生活的環境都不一樣,所受的教育也不一樣,所以每個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樣的。
自己的想法不一定是正確的,而別人的想法也不見得肯定就是錯誤的。彼此在遇到分歧的時候,不要太過於強勢,總是以自我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