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長津湖》票房正式超過了《戰狼2》,登頂中國影史票房榜。因而,「超越吳京的還是吳京」話題衝上了熱搜。吳京也因此成為中國影史第一人。此前就有消息稱,吳京的片約已經排到了10年後。
其實,吳京個人的成功史,讓我們看到了個人IP、個人品牌,想要成功,也需要先有明確的「品牌定位」。
個人品牌也需要「定位」
品牌發展到現如今的時代,已經出現了四大類型的品牌,分別是:產品品牌、服務品牌、個人品牌和平台品牌。
最早我們接觸到的,多是產品品牌,例如早期寶潔公司,以多個產品品牌,占領了中國洗髮水市場,比如海飛絲、飄柔、潘婷、沙宣等,其實每個品牌都其個性、功能、特點和特色,這種細分,讓消費者更容易選擇自己需求的產品。
而服務品牌,我們更多接觸的是諸如美容院、健身房等連鎖企業品牌,他們是以自己的產品、設備、專業人員等等,為消費者提供某一類型的服務。而餐飲一哥海底撈,其實也是一個服務品牌。
平台品牌,是諸如淘寶、京東、百度、美團等平台型的品牌;除了線上平台,線下也有平台品牌,比如國美電器、紅星美凱龍等。他們綜合了各方面的品牌商,創造了商業生態,令商家和消費者可以在這種平台上實現自己的價值交換(或者說是買賣產品或服務交易等)。
而個人品牌,也是一直以來存在但近些年被凸顯出來的品牌類別。從遠的來說,李白、杜甫、蘇軾等人,其實就以自己流傳千年的大量作品,成為我們現代人心中的「個人品牌」。而當下,最凸顯的就是李佳琦、薇婭等頭部主播,已經靠個人能力和口碑打造出個人品牌;又比如劉德華,是一個紅了四十年的「常青品牌」。
娛樂產業或者網絡平台,喜歡用的一個詞叫「人設」,而有些明星藝人,也會因為「人設翻車」從而影響到自己的事業發展。然而,作為資深品牌人,我更認為吳京現象,是屬於「個人品牌定位」的成功,他已經牢牢占據了大家心智中「軍事動作片第一人」的定位。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