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類定位法」的優越性
品牌定位是什麼?品牌定位是建立一個與目標市場有關的品牌形象的過程和結果。換言之,即指為某個特定品牌確定一個適當的市場位置,使商品在顧客的心中占領一個有利的位置,當某種需要一旦產生,人們會先想到某一品牌。換句簡單的話說:就是人們的大腦中,占據一個空缺。
所謂的「個人品牌定位」,與往常娛樂產業、網絡平台說的「人設」打造不同,人設打造往往帶著一種包裝、是為了迎合某一特定粉絲群體的刻意做法,如果不是出自於自身的核心能力及特質,就容易形成「翻車」的局面;而「個人品牌定位」更多的是分析了市場競爭現狀,結合自身的核心能力,創造出一個在用戶、在公眾心目中的獨特定位,並且具有號召力和影響力,產生大的商業價值。
當個人也成為擁有商業價值的「品牌」時,個人品牌的定位,就能決定其成功與否,也能決定其市場的大小!
在品牌定位中,有一種最為有效的做法就是「品類定位法」,即當你的品牌,成為了某一個類別的代名詞的時候,是最容易被大眾所記憶的,並且能牢牢占據定位,也能建立起自己的「護城河」。但這種做法,需要品牌具有自己區別於其他競爭者的差異化,具有其他競爭者無法超越的核心優勢,能快速成為大眾心目中該類別的第一位,才有意義。
說回吳京的個人品牌定位,其實他採用的就是「品類分化」的定位法,而且在找到「軍事動作巨星」這一定位後,他的事業才取得質的飛躍,並且勢如破竹,再無人可以匹敵!
我們就以電影史上的四大功夫巨星,來比較一下,「品類定位法」的四種做法!
「品類定位法」的四種做法
「品類定位法」一共有四類:品類地位定位、品類對立定位、品類細分定位、品類分化定位。環顧中國影史,恰好有四大功夫巨星,與上述的定位做法相似,能用以闡述該種定位方法。
品類地位定位:這種定位大多數是開創某一類別的品類所宣傳的定位,屬於領導者定位。而李小龍,就是中國功夫巨星第一人,就相當於占據了電影「功夫巨星」這個類別的第一,被稱為「中國功夫首位全球推廣者」。因為「第一」的影響力巨大,此前「雙種子」快餐連鎖品牌,在改名為「真功夫」並應用了李小龍形象後,快速成為能與麥當勞、肯德基抗衡的中式快餐品牌,且迅速發展。由此可見,李小龍在影史、在大眾心中的地位和影響力之大。
品類對立定位:這種定位往往是跟第一形成一種「對立」關係的定位,屬於挑戰者定位。功夫巨星成龍,走的是對立定位的道路。由於功夫片英雄、巨星往往充滿正氣凜然的氣質,而成龍卻恰恰以「詼諧功夫巨星」的形象出現在我們面前,偶爾還會出糗、被揍得死去活來,與第一功夫巨星李小龍形成巨大的風格差異。因此這類型喜劇功夫片,也讓我們快速地記得了成龍,也形成其獨特的功夫片風格。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