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5日,河南洛陽,一個男人端著碗,提著塑料袋,快速走進一家店中。
剎那間,店裡火光四起,又一個「拉姆」不幸出現。
有些圖片都不敢點開看
這位「拉姆」是張女士,因為無法忍受男友長期家暴,決定分手。
可惜,男人並不打算放過她。
今年正月,男友就以「好聚好散」為由,騙她回家。
等待她的是什麼?
一條很粗的鐵鏈,把她五花大綁在床上,男友提刀威脅:
「我的字典沒有離異,只有喪偶。你敢分手,殺你全家。」
為了家人,她不敢逃。家人沒事了,她還是出事了。
全身42%面積的三度燒傷、面目嚴重毀容、耳朵沒了、十個手指全都要截肢……
每天都需要靠鎮定劑才能睡著。
有多慘呢?
鄰居直接說:「人不能扶,一扶肉就掉了。」
悲劇發生已過去8個月,可她地獄般的人生才剛開始。
先不說上百萬的治療費用,她已債台高築。
毀容致殘的痛苦,內心重大創傷的恐懼,睡著做噩夢,醒來人生又是一場真實噩夢,活著本身就是種摧殘。
除了絕望、無力,還有什麼呢?
男友的惡行,已不是家暴,而是故意殺人。
新聞有傳聞,他們因彩禮不合吵架,但無論什麼原因,這都不該是惡行的藉口。
男友罪不可赦是事實,張女士只是遇人不淑。
就像有句話說,與某人的一次偶遇,都有可能毀了你的一生。
離開家暴的地方,有多難
TED演講中,一位家暴倖存者坦言:離開家暴的人,太難了。
即便當她無法承受,毫無緣由地毆打,想要離開,最現實的問題是:離開施暴者,處境更危險。
留下,是知道會發生什麼事。逃走,是不知道還會發生什麼事。
她用數據指出,超過70%的家暴謀殺都發生在受害者離開這段時間。
家暴最後一步,永遠都是殺掉她。
受害者的離開,就是激怒對方的信號,他已沒有理智,所以無所畏懼。
還記得去年的拉姆案嗎?
因為拒絕復婚,正在直播的她,被前夫闖入潑汽油縱火。
結婚13年,她遭遇丈夫唐路無數次家暴。
2020年3月,賭博輸光錢的丈夫,將凳子砸到她身上。胳膊骨折的她,終於認清形勢,堅決離婚。
拉姆直播中曬離婚證,慶祝逃離苦海,可沒多久又無奈復婚。
因為丈夫把菜刀架在小兒子脖子上,不復婚,就同歸於盡。
復婚後,丈夫依舊死性不改,她又一次離婚。
但又如何呢?
遇見一個施暴者,離得了婚,卻離不開人。
他們會跟蹤你,用經濟控制你,報警也需要證據,更何況他們最擅長拿家人、子女威脅。
毫無背景、沒錢卑微、娘家沒人、孩子太小……這些現實制約,讓施暴者得寸進尺,因為女性沒退路。
更何況女性要面對的,不是文明禮儀的正常人,而是對情感冷漠、法律漠視的變態。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警察能制裁壞人,卻制約不了魔鬼。
有一種危險人格,我就是一切
今年8月,李陽前妻微博指控他家暴女兒。
這已不是李陽第一次家暴,這些年他的家暴事件比瘋狂英語都出名。
可李陽的態度呢?
在《東方直播室》錄製現場,每個人都在聊家暴嚴重性。
但李陽拒不接受,還恐嚇女嘉賓、罵學者,甚至大言不慚:「我打老婆怎麼了,沒也多嚴重錯誤,譴責幾次就行了。」
金星感慨:媒體曝光家暴事件不少,但能做到毫無悔意、面不改色的真不多。
為什麼?
金星給出精準答案:你太自戀,你只愛自己。
有暴力傾向的人,在人格上不是偏執就是自戀。
這種人的觀念:我就是一切。
從瘋狂英語模式就能看出,李陽對「一人之上,萬人敬仰」極度迷戀。
想用魅力、事業或者溫柔體貼的個性俘獲你,是自戀人格常用手法。
有人上鉤後,接下來就是絕對控制和暴力,讓他人無條件關注、滿足和服從。
他們的字典中沒有平等、尊重,只有情感、經濟、身體上全方位榨乾。
和自戀型人格交往過就會發現,他們不關心別人的疾苦,只在意對方有沒有合他們心意。
如果沒有,那就毀滅。
今年8月,福建南安出現一起人神共憤的新聞。
61歲的公公戴某因和兒媳婦阿雯吵架,將兒媳婦殺死、碎屍並焚燒。
媒體曝光後,網友挖出阿雯的微博,事件真相一點點還原。
下雨了,公婆只收自己衣服。
喝雞湯,要背著她和孩子。
她教育孩子,婆婆就讓丈夫回家教育她。
丈夫家暴她,公婆站在旁邊叉腰叫好。
看見沒?父母對女性毫無尊重,孩子也會延續父母自戀基因。
即便阿雯今天沒死,說不定也會死在丈夫的手中。
阿雯和公公婆婆一家能有什麼仇怨?就是一點生活瑣事,公婆也要壓著你、折磨你、逼瘋你。
想起塗磊老師曾說過:「家庭暴力為什麼會循環?那是因為家暴起了作用,男人覺得動手能夠解決問題,因為女方在拳頭下面退縮了,覺得在某種情況下暴力是有效果的。」
是呀,自戀人格的快樂,就是靠踐踏他人獲得的。
如果哪一天壓制無效,他們就會失控。
即便順從,也掌控不了命運
雲南曲靖,又一個變態用潑汽油的方式,殺死妻子。
詭異的是,在醫院搶救的母親卻對兒子說:「摩托車加油,小心著火。」
幾天後,母親沒錢治病,在痛苦嗷嚎中休剋死去。
兒子發微博求助,父親必須接受制裁。
他母親的一生太慘了,在家暴、離家出走,無奈回家,在隱忍中死去。
有網友問他:「你媽媽為什麼不離開?」
兒子無奈地說:「她放不下。」
社會心理學有個名詞:受虐婦女綜合徵。
女性在長期家暴中,行為意識會發生改變。
一開始,為了避免挨打,她們會努力迎合,哪怕是不合理的要求。
漸漸地,當她們被無理由地施暴多了,她們會意識到:忍受的痛苦,好過反抗過後的痛苦。
於是,她們的思維會癱瘓成順從和麻木。
因為,逆來順受也許對自己、家人更安全,反正她們已沒什麼可失去。
但也有些女性,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忍耐中滅亡。
2019年,黑龍江省嫩江市,66歲老婦用擀麵杖,將熟睡中丈夫打死。
不能和別人說話,用擀麵杖捅下體、睡覺用鐵鏈拴著、打到口吐白沫……忍受50年家暴的她,忍耐力早已超出極限。
可命運呢?
不是等著被殺,就是面對判刑。
被家暴的女性,一旦所處的環境、法律常識、觀念局限讓她感到無力絕望,順從與否,她們的命運都毫無希望,註定悲慘。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全社會共同關注,女性才能活命
女性家暴,真的毫無辦法嗎?
不是的,家暴倖存者、法律、甚至機構,開始從不同角度為家暴助力。
FBI危險人格鑑別專家喬·納瓦羅在《危險人格識別術》書中指出:當你在社交時,有卑微、渺小、低人一等的感覺,請注意你交往的人,可能就是自戀狂。
如果他們正在試探性冒犯你,不要懷疑,迅速離開。
施暴者知道我們不好惹,他才不敢輕易惹。
《涼子訪談錄》中,一位媽媽因為得罪婆婆,在月子裡就被丈夫家暴,無奈自己沒錢沒勢,只能拚命工作。
拿著攢下的3萬塊,她下定決心,將來餓死也要離開,最後帶著孩子離婚了。
和孩子租在小黑屋裡,窮的吃醬油拌飯,經歷武漢疫情,她和孩子的生活漸漸有了光亮。
所以你看,在一開始被家暴時,看清局勢比心存僥倖重要。
沒錢走,就想辦法搞錢,只有離開,才是對自己和孩子負責。
近日,丁香醫生在街頭做反家暴小屋,路人的開門會阻止裡邊家暴發生。
面對家暴,他人的幫助,也會讓女性不再孤立無援,一場悲劇就此打住。
在法律上,我國的家暴法已成立5年,很多人只知道這個法律,未必清楚,家暴定義、定性、條款和取證,具體都有哪些、該怎麼做。
特別在農村和偏遠地區,家暴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只有全社會的關注和不縱容,才能確保反家暴能更深、更遠、更廣地
走下去。
家暴不是家事,而是打著家庭幌子的故意傷害。
悲劇的發生從不是孤立事件,如不制止,示範效應會把社會文明帶到哪?
只有個人和全社會共同行動,施暴者才會有所忌憚。
只有將惡行暴露在陽光之下,女性才會看見希望。
生而為人,每個人的命運都不該被隨意踐踏。
正如國外有一句諺語所說:
「家庭暴力一旦開始,就只能和婚姻一起結束,千萬不要相信男人說可以改掉的謊言。」
朗朗乾坤,暴行之後,還有法網,想讓他人付出代價,先想想自己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