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個城市天橋底下,一位流浪的女性,被相關部門注意到,詢問後對方不願透露一點信息,經過調查,聯繫到了該女性的家人。十多年未見,與家人重逢後,一家人喜極而泣,擁抱在了一起。十幾年前,女子早已二十多歲,為什麼會流落街頭呢?
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讓早已成年,心智健全的女子,寧可流浪街頭,也不願意回家呢?為了方便,暫且稱女子為劉女士。故事還要從十幾年前說起。也那時,劉女士還和父母兄弟姐妹們,一起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父母見當地與劉女士年齡相仿的女性,相繼結婚生子,便為劉女士安排了相親。剛開始,劉女士還會去簡單應付,後來乾脆就不去了。父母詢問後得知,劉女士在網上結識了一個年輕小伙。二人聊得十分投機,劉女士早就芳心暗許。
知道劉女士網聊,父母自己不會同意,堅決要求劉女士和對方斷了聯繫。劉女士不同意,為此和父母大吵了一架。之後,負氣離家出走,找網友去了。和網友在一起一年後,二人就分開後。屋漏偏逢連夜雨,劉女士遭遇失業,最後流落街頭,在外地漂泊十幾年。
直到發生開頭一幕,劉女士的流浪生活才算結束。劉女士離家出走後,家人從未放棄過尋找。見到父母后,劉女士意識清醒,稱這些年來,自己不回老家,是因為當初,是自己負氣離家出走,害怕家人責怪,也不想連累家人。
父母聽後卻表示,都是一家人,只要你能夠平安回來,那就比什麼都好,再說了,一家人之家,沒有什麼練不練連累的。劉女士在檢查完身體確認並無大礙後,便和一家人一起坐火車返回了家鄉。父母在有生之年,終於把女兒給盼回來了。
點評:
看完上面的故事,大部分人都會想起那句古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因為自己年少無知,輕信他人,走上了一條與父母對抗的道路,結局雖不錯,自己最後幡然悔悟,就是這代價有點大!
其實面對相親,面對父母包辦的婚姻,始終是有兩種對立的聲音存在。一種就是支持,認為父母的人生閱歷和社會經驗,都比較豐富。父母看人還是比較準的。父母生自己,養自己,疼愛著每一個孩子,不至於會把孩子們往火坑裡面推。
還有一種聲音,卻與之完全相反,就是反對相親,反對父母包辦的婚姻。如此這般,開餐式的婚姻,缺少愛情,生活沒有激情,日子枯燥乏味。這樣的夫妻,很難做到天長地久。自由戀愛的完全不用擔心這些。
再說了,父母一輩的觀念,和子女們,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這就導致,在相親中,父母喜歡的,很多情況下,都是孩子們自己,不喜歡的。孩子們喜歡的,大部分都是父母,不喜歡的。正所謂,眾口難調,很難達到父母孩子都滿意的情況。
而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們總是喜歡以過來人的姿態,勸孩子們聽從其意見。這種情況下,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和父母對著干。上面故事中的,孩子不就是,在類似場景下,選擇離家出走,和網友私奔的。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在小編看來,父母包辦婚姻的質量,和孩子,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成正比。地位越高,包辦婚姻的質量,也就越高。一般來說,父母都希望,子女們能夠過得,好一些。
在子女的婚姻中,父母自然思慮良多。考量對方身份地位、經濟條件、教育背景等等,是否與自己門當戶對。不用擔心婚後受苦受累,也不用擔心婚後被輕視。
最後要說的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為了別人,傷害自己。不要在情緒不穩定的情況下,做出任何決定,因為不管外部條件如何,情緒失控,所做的決定,大多都是錯的,這個錯誤一般都很難挽回,損失超乎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