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兒媳又發朋友圈感謝婆婆,並稱:婆婆是我的偶像,是我目前遇到的相處起來最舒服的人。
同事看到後心裡樂開花,馬上把孫子這2年的紙尿褲和奶粉錢都承包了。
一段好的婆媳關係,也是可以通過語言的藝術來促進的。
婆婆發牢騷和抱怨的背後,是心理需求未得到滿足。
當婆婆這麼主動地承擔家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希望得到子女、兒媳的認可和感恩。
倘若子女視而不見,她就只能通過指責和抱怨的方式,來讓他人來注意到她的價值了。
婆婆在這個年齡,處於「喪失」階段,工作上退休了,老伴已經離開了,特別是身體機能下降,能明顯感知到自己身體的變化:
如白頭髮越來越多,身體變差了經常感冒,身上的大大小小的毛病(胳膊疼、膝蓋疼)也多了。這些變老的信號,容易引起老人的死亡焦慮。
通常這個階段的老人會嘗試找一些事情做,填補時間和物質上的空白,若是能夠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有價值的,可以更好地緩解死亡焦慮。
若兒媳能夠懂得婆婆的心思和需求,理解她的這些抱怨其實是想獲得肯定,
可以和老公一起,積極讚美她的勤勞,學會欣賞婆婆的優點,感恩她的付出,也接納、包容她的抱怨,對於非原則性的衝突學會妥協。
婆婆的價值感會得到很大的滿足,也會覺得兒子對自己的關愛沒被搶走,還多了一個兒媳來愛她,這能夠極大地促進婆媳關係。
3處理好婆媳矛盾,丈夫要做好平衡與調節的工作
很多婆媳矛盾萌芽的時候,丈夫作為中間人,往往沒有採取任何行動,而是選擇了沉默,把自己當成局外人,就好像沒自己什麼事。
但所謂的婆媳不和,是表面現象,矛盾的焦點其實是丈夫,本質上是丈夫的調節功能失調。
很多男人在面對婆媳問題時,若是覺得誰對就支持誰,誰錯就批評誰,這樣往往關係會越來越糟糕。
因為家不是一個講道理,而是一個講感情的地方。
其實,婆婆是矛盾的,一方面本能地排斥兒媳婦,另一方面其實也希望兒子婚姻幸福、家庭美滿。
若是她感覺兒子娶了媳婦就冷落了媽,就會很排斥媳婦;
若她感覺到,不僅兒子對她的愛不少,還多了媳婦來愛她,她對媳婦就不排斥了。
所以,要徹底解決婆媳關係不和問題,丈夫需要負起很大的責任:
首先對自己的角色進行定位——做一個很好的橋樑,而不是為他們評理的法官。
第一,愛妻子,滿足妻子的心理和情感需求,讓妻子做個幸福的女人。
當夫妻關係良好,那麼她愛屋及烏,夫妻才能夠共同孝順母親。
否則,一個情感和心理上不被滿足的妻子,無法保持情緒平靜,她怎麼能和顏悅色地對待公婆呢?
第二,在一段好的婆媳關係中,身為兒子和丈夫的那個男人,一定要勇敢地站出來承擔責任。
首先,面對母親和太太的兩邊抱怨,聰明的男人不會「兩頭傳」,而是會兩邊討好,當一個有智慧的「傳話筒」,不僅讓兩個女人對彼此的不滿消弭於無形,甚至讓兩個女人互增好感,促進婆媳之間的和睦。
其次,聰明的男人會在這兩個女人之間做好「黏合劑」,勇於做「惡人」,將做好人的機會留給兩個女人。
比如,可能會得罪母親的話,要由兒子去說;要勇於背鍋,勇於當壞人。
當老公和自己母親吵架或者主動把錯誤攬到自己身上,可能母親會暫時傷心,但過一段時間就會忘記了,而且這是她的親兒子,她又怎麼會和自己的兒子計較呢?
將做好人的機會讓給老婆,比如買東西孝敬父母,或者能討父母歡心的事,一都說是妻子的功勞和心思,自己閃一邊。即使是自己做的,也會告訴父母是老婆的心愿或建議。
如此一來,大部分公婆會覺得媳婦明事理,體貼又孝順,「吃人嘴短,拿人手軟」,自然不會太針對兒媳,但對兒子的愛卻不會減少分毫,甚至為兒子娶到這麼好的老婆感到自豪。
所以,時間長了,婆媳關係和諧,身為丈夫和兒子,處在中間也會輕鬆很多。
目前丈夫並未有這樣的意識,作為妻子,你要做的是把重心放在和丈夫的關係上,與丈夫共同成長,爭取丈夫對自己的支持。
當然,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僅需要技巧,也需要智慧。
如果覺得困難,可尋求專業的指導,幫助自己和丈夫提高經營婚姻家庭的能力,處理好婆媳矛盾,獲得和諧幸福的婚姻。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