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好麗友被罵上了熱搜,很多人這才發現他是一家韓國公司。
好麗友其實是韓國品牌在中國的一個縮影,韓流從風靡全國到節節敗退,怎麼就變成了寒流?2016年2月,太陽的後裔開播,這是韓流在中國最後的狂歡,愛奇藝上這部劇的播放量高達24億次,觀眾們被柳隊長和姜醫生感動的哭天搶地,韓國商家卻趁機賺瘋了。
女主宋慧喬使用的蘭芝口紅同月銷量同比暴增百分之三百六十,在遊客眾多的首爾明洞區,蘭芝口紅全部脫銷。韓國海關數據顯示,2016年前三個月整體出口量下跌13%,但化妝品的海外銷售額卻逆勢大漲22%,這就是一條典型的韓流產業鏈,韓劇、韓國電影、韓星向世界輸出韓流文化,韓國品牌尤其消費美妝、服飾等借著韓流的影響力開拓全球市場。
這種模式始於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後,金大中上任總統提出文化立國戰略,2000年韓國文化產業出口只有5.7億美元,到2020年卻達到了108.3億美元,20年增長了近20倍,韓國有「四倍效應」的說法,文化產業出口每增加100美元,其他商品出口能增加412美元。
有數據表明:韓流衝擊全球,讓多達52%的韓國企業都享受到了紅利。中國是韓流流影響最大的國家,韓國開發研究院的調查表明,中國觀眾看韓劇的頻率增加兩倍時,網購韓國商品的機率會上升4%,金額增加約7%。韓國最大美妝集團愛茉莉太平洋的財報顯示,中國貢獻了他海外收入的60%以上,但2016年抵韓流在中國被按下了暫停鍵。
薩德事件一爆發,最先享受韓流紅利的美妝行業也最先受到波及,悅詩風吟的營收一路下滑,到2020年已經不及巔峰時的一半,隨之而來的就是關店,曾經大放異彩的韓國咖啡、汽車、手機也開始敗退,且一個比一個慘,韓系咖啡三雄從2012年開始在中國瘋狂擴張,最頂峰時占到了當年新開咖啡門店的三成以上,但在2017年後增速明顯放緩,創始人十年開3000家店的豪言只實現了5%。咖啡陪你最慘,不僅公司破產倒閉連創始人都自殺了,韓國現代汽車2016年在中國賣出了100萬輛車,到2021年,現代汽車在華銷量只有35萬輛,還不如在隔壁印度賣得多。連續12年霸占全球最大手機廠商寶座的三星,在中國的份額卻一降再降,如今僅有0.6%,只能被統計在其他里。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