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刀貳
2010年初春的一天,憤怒的于震掄起一條板凳腿,砸向了妻子方柏霓。
事後,方柏霓在社交平台上控訴于震家暴、導致她流產。
一同面世的還有幾張方柏霓被打後的手腕淤青照。
之後,還有人將他輟學的經歷拿出來當黑料。
一時之間,一直以好男人、好演員形象示眾的于震遭到了全網抨擊。
一個月過後,兩人協議離婚,各生歡喜。
但「家暴男」的稱號卻成為于震頭頂上揮之不去的陰影。
直到女演員辛月的出現,才幫他拿下了污名,搖身一變成為「寵妻好丈夫」的代表。
從輟學服務員到實力演員,從家暴男到好丈夫,
藏在於震背後的這些故事,都是真的嗎?
一、
1975年,于震出生在北京的普通家庭里,
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家庭條件算不上優越,只能勉強溫飽。
加上家中的兩個孩子,生活的重擔全壓在了父親單薄的肩膀上。
一家人擠在十幾平方米的小屋裡,冬涼夏熱,生活得足夠清貧。
但于震的童年,卻似乎感受不到生活的苦楚。
「淘氣、愛玩」成了他的主旋律。
從小淘氣的于震,是家中的小霸王。
只要是新的物件,于震就當成破壞的玩具。
帶著妹妹一起玩鬧,占據了于震大部分的童年回憶。
加上於媽的放養態度,于震更加歡脫。
不僅在這裡很放縱,他的「威名」還傳到了學校。
成天與同學打鬧的于震,成績一塌糊塗,也逐漸對學習提不起興趣。
在別人去書店買資料書,與同學討論學習時,
只能看見騎著自行車的于震,經常出入遊戲廳,打遊戲成了一絕。
以至於他成了老師特別關照的對象。
被叫家長成了常事,久而久之,于震也變成了同學不愛、老師不疼的那一類學生。
那時的於媽也有些後悔,但看著不知悔改的于震,她卻毫無辦法。
都說人的成長只在一瞬間。
而于震也從沒想到,自己的成長需要以父親病倒為代價。
那一天,在於震走出遊戲廳大門的時候,卻收到媽媽打來的電話:
「你爸暈倒了。」
于震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趕緊朝著醫院狂奔。
等他趕到醫院時,看著父親疲憊的臉龐,他幡然醒悟。
或許從那一刻開始,于震才真正擔起了一個男人的職責。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