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時,這沒頭沒尾的判斷或許會讓人覺得莫名其妙。
但在不遠的未來,蔡明卻用實力讓老前輩的預言成了現實。
三、幸福來臨
蔡明成了團里的「悲劇專業戶」。
雖然賺足了觀眾的眼淚,可久而久之,這似乎也成了限制她發展、禁錮她嘗試更多可能性的枷鎖。
以至於,在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她仍然沒有創造出第二個能拿得出手的作品。
日子不咸不淡地過著,雖然事業不溫不火,但愛情卻悄然而至。
1983年春節前夕,北京各大文藝團體舉行了一場聯誼活動。
作為中國廣播藝術團導演的丁秋星,在活動上終於見到了心儀已久的蔡明。
他下定決心邁出這一步,主動去認識蔡明,本來想給她寫個便條,無奈翻遍所有口袋都沒找到張紙。
只好把膏藥拿出來,在反面寫上自己的名字和電話,然後輕輕拍了拍蔡明,把膏藥粘在了她的後背上。
萬萬沒想到,如此唐突的搭訕方式,竟然真的得到了回應。
轉天早上,蔡明便撥通了那個電話,讓他賠自己衣服。
有了這個由頭,才有了後續的幾次約會。
可蔡明不冷不淡的態度,卻讓丁秋星心裡打起了鼓。
於是,他心生一計,決定每天給蔡明寫信,用真摯的話語贏得她的芳心。
那時蔡明正忙著四處拍戲,經常累得身心疲憊。
丁秋星的信,恰好成了忙碌之餘的希望和樂趣。
每天讀著滾燙的文字,感受著字裡行間的纏綿,萬千柔情蔓延至全身,壓力也隨之煙消雲散。
時間久了,每天等待丁秋星的信,便成了一種習慣。
等到戲拍完,恰好收到整整100封信。
早已被打動的蔡明,便順勢答應了丁秋星的追求。
1985年8月,兩人攜手步入婚姻殿堂。
由於兩家親戚沒法聚在一起,他們取消了婚禮,甚至連張像樣的婚紗照都沒拍。
即便如此,但他們仍然堅信,對方就是能互相陪伴走到最後的愛人。
第二年,兩人的兒子丁丁出生。
蔡明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是回歸家庭,還是繼續事業?
不想讓愛人為難的丁秋星,毅然放棄了出國進修的機會,心甘情願做起了「家庭煮夫」。
對他來說,名利也好,金錢也罷,在愛人的前途面前,都變得一文不值。
四、踏出舒適圈
一晃眼,蔡明已經到了30歲。
雖然家庭幸福美滿,演藝事業也算穩定。
可她卻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和陳佩斯、朱時茂搭檔,在北京演了個名為《普拉尼特的長髮》的小品。
討論劇本時,她身上的喜劇天賦終於藏不住了!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