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休約幾位好友看了一場電影,觀感不佳。
令我驚喜的是竟然看到了游本昌老爺子。
今年88歲高齡的老爺子,表演依舊生動。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他的許多故事。
一、
1933年,日軍攻陷山海關,露出了帝國主義的真實面目。
游本昌就出生在祖國山河破碎的時候。
身為家裡唯一的男孩,父母把他保護得很好。
時值戰亂,人們的生活都很艱難,游本昌就在饑寒交迫中長大。
六歲時,父母好心收留了一位「僧人」,他斷言小游本昌面相不好,活不過十三歲,只有皈依佛門方能避此一劫。
順道還留下兩尊「濟公」相,讓游本昌父母高價收購。
游本昌小時候就和「濟公」結下不解之緣。
父母為了孩子,聽了「僧人」的話,把游本昌送到了送到上海法藏寺,法號乘培。
回來後才知道,之前的那位僧人就是一個騙子,在鄰裡間騙了不少錢。
亂世之中,什麼人都有。
游本昌倒是只覺得好玩,特別是有一尊躺臥的濟公相,不僅看起來憨厚,舌頭還可以活動。
這成了他童年時期為數不多的玩伴。
高中時期,日本鬼子被打跑了,新中國百廢待興。
游本昌排演的話劇在市裡獲大獎,他得到了周總理接見。
「你們干文藝呀,有三個標準:第一,是牛奶,帶給觀眾營養;第二,不行的話就是白開水,至少得解渴;第三,絕不能提供有害的毒藥。」
總理的這些話是給大家忠告和鼓勵,游本昌聽得認真,把它當成了座右銘。
二、
1951年,游本昌高中畢業,進入了南京文工團,一年後被保送到剛剛組建的中央戲劇學院華東分院表演系。
三年後,21歲的游本昌以優異成績畢業,分配到北京中央實驗話劇院當演員。
從此,他與表演正式連線。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