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報警就結束了,你在拍什麼電影?|紫閣專欄
開場
看完李煜的新片《斷·橋》,翻翻豆瓣的短評,發現很多人都在集中吐槽:
「你能不能找到警察!」
「能不能早點把U盤交給警察。」
…………
排名第一的短評更直接:「報警,整部劇都結束了。」
的確,當現實中遇到不公時,報警是比較常見的選擇。但這部電影的有趣之處不在於它超越了現實嗎?
與其說服主角報警,她為什麼不報警呢?而她為什麼要自絕?
畢竟,電影不是在法治進行的時候。電影,正如姜文所說,是明辨是非的東西。
展開全文
——槍手手稿總作者紫歌
慾望的扼殺
文/子歌
作者簡介:影評人,槍案主筆,中度溫和中間派。
疫情後的兩三年里,當代真人電影幾乎從大銀幕上消失了。創作者似乎越來越難以找到表達方式來講述當代故事。相反,他們不得不挖掘歷史,穿上古裝或進入二次元,繞道現實。即便是接觸過現實的人,也更多地局限於父母或人類的常識,很少觸及社會和制度的邪惡。正因為如此,《《斷·橋》》成了難得一見的作品。
講述了豆腐渣工程所涉及的權力和金錢交易如何毀掉了幾個人的生命。
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的開場序列。它從相機的角度展開,拍攝日常街景、早期商店和過著舒適生活的人們。之後,它收到了黃雀石橋的照片。瞬間,橋倒塌了。此後,媒體已介入現場報道了這起事故。後來,通過電視畫面,電影主人公溫小雨(馬思純飾)親眼目睹了橋樑倒塌的場景。
從鏡頭絕對客觀的視角,到直接的新聞,再到主人公的凝視,這三個視角的轉換,將一個公共事件如何闖入一個特定的人的生活。
這是全片最大的表達,開頭幾段已經隱約完成。
李宇導演說《《斷·橋》》其實是一個關於破碎的感情能否重新連接的故事
李宇從來都不是一個克制的導演。無論情感、戲劇還是命運,她都追求極致。這也讓她的作品經常被貼上詭異和血腥的標籤。同樣,《斷·橋》上演了一場終極對決。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