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的三位主角,在某種程度上,都被慾望所挾持。
他們痴迷於慾望。
朱方正(范偉飾)痴迷於貪婪。他雖然是一念之魔,但這種貪念一旦生起,就很難再壓制下去。他得不停地澆水,滿足它,一天也沒有休息。正如《《慾望的眩暈》》一書所說:一方面渴望得到滿足,另一方面渴望像渴望一樣永遠存在。
表面溫柔善良,實則陰險惡毒。朱方正的詮釋,需要范偉瞬間在兩種狀態之間切換。
孟超(王俊凱飾)忙於求生。一時興起,他殺死了強姦他姐姐的村裡惡霸。
之後,他就躲藏起來,踏上了逃亡之路。這次逃跑是八年。他經常在城裡的工地里轉悠,一刻也不敢停下。
小玉恨父親八年。但當橋斷了,父親的骨頭從裂縫中露出來時,她終於意識到,父親的失蹤並非與情人私奔,而是秘密戀情。在那之後,她被強烈的復仇慾望所驅使。以至於當她有證據的時候,她並沒有選擇報案,而是想自己了結。
王俊凱的角色和《《少年的你》》中易烊千璽飾演的角色有些相似。他們都是被迫犯罪的低級少年。
這也是全片最有趣的設計。它實際上講述了三個繞過法律並試圖控制自己命運的人如何最終統治自己的故事。
看到網上很多評論,都在罵編劇,「你為什麼不直接把證據交給警察?交給警察,早就過去了。」
沒錯,但那是法治進行的時候,而不是電影。在《斷·橋》中,不僅證據沒有交給警方,一直在調查的警方也總是落後一步。因為這部電影講的不是法律框架下善惡的黑白對立,而是人性的黑暗地帶。慾望的扼殺開始了。
李鈺形容孟超瘦如刀,正是這種品質讓這個角色更容易深入觀眾的內心
《斷·橋》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它描述了慾望的同構。
不言而喻,不好的慾望會導致不好的結果;但看似好的願望就一定會帶來好的結果嗎?不必要。這部電影告訴我們,即使是正當的慾望,一旦放縱過度,仍然會導致不良後果。因為慾望本身就帶有「下沉」的屬性。這就是慾望的悖論。
影片中的朱方正就像是慾望的奴隸。他的可怕之處恰恰在於他看起來如此無害。
他總是面帶微笑,謙遜有禮。他沒有戴面具,而是把自己的臉變成了面具。而在面具之下,他已經向心中的惡魔獻上了深深的臣服。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