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王如剛、關東天、孫旭春聯手推出方言劇《51號兵站》
澎湃新聞記者潘宇
製片人——王如剛(左)和孫旭春(右)。
王如剛、關東天、孫旭春是上海話劇界的三位知名名人,也是一生40多年情誼深厚的「梨園三兄弟」。時隔多年,三兄弟再次聚首劇組,共同推出方言劇《51號兵站》。8月16日,該劇主創及演員陣容正式出道。在這部劇中,孫旭春和王如剛不僅將共同出演製作人的角色,王如剛和關東天也將登台出演劇中的兩個角色。
這部方言劇也是以上海人民滑稽戲團(上海獨腳藝術傳承中心)為演員團隊,嘗試話劇和滑稽戲的合作。
全劇採用話劇和海派藝術的呈現方式,加入20%的方言特色,包括上海話、寧波話、四川話等不同語言特色的呈現與碰撞。
致敬電影經典,方言劇《51號兵站》再現隱藏前線的精彩故事
《51號兵站》是一代影迷的記憶。這部電影於1961年首映,根據1940年代發生在上海的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抗戰時期上海灘的故事。在根據地運送軍需物資,與敵人作戰的故事。影片充滿懸念,情節曲折,扣人心弦。發布會當天,片中演員「小老闆」的扮演者、電影表演藝術家梁博羅也親臨現場分享感受。
展開全文
他也是這個舞台劇的總顧問。
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梁波羅
「我今天可以在這裡說,我的心情很複雜。《51號兵站》自從上了銀幕,它的故事就隨著每一代人一起成長。幾年後,該劇可以再次以不同的藝術形式呈現,並且展現了它的藝術生命力。我們剛才看到這個版本的『小老闆』非常活潑,充滿生機,盛開,原來的『小老闆』已經白髮蒼蒼。」
在方言劇《51號兵站》的發布會上,梁博洛感慨萬千。60年前,22歲的他在銀幕上塑造了一個遊走於各路勢力之間的地下黨「小老大」,贏得了觀眾的喜愛,成為了他的成名作品。
梁波羅回憶說,這個角色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為它的故事植根於現實生活。那個時候,隱蔽前線和第二戰場上,確實人不少。他們從事與「小老闆」相同或相似的工作,因此「小老闆」成為地下工作者的統稱。.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