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暮年,我把父母從接到城裡,這種連根拔起讓他們享福是對的嗎

2021-12-20     昀澤     4295

16

「老狗」兩個字,扎心了。

我心心念念想給他帶來的新生活,卻是他的煉獄。

但爸爸那土地一樣的性格,是不會撒謊的。

我知道,他不快樂,他真的很痛苦。

於是,我做了妥協。

我托朋友給他找了一份工廠看門的活,月薪2000。

說是看門,其實就是晚上在廠子裡睡覺而已。

我爸開心極了。

進城之後,他第一次笑得那麼爽朗.

17

然而,從上班第一天起,我爸就幾乎不著家了。

他驚喜地在工廠里發現了一塊空地。

是金子總會發光,是農民,早晚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土地。

他壯著膽子去找廠長,經過同意後,又把家裡所有農具都搬去,開始了晚上看門,白天種地的日子。

爸爸畢竟是種地的一把好手。

那塊一畝左右的荒地在他兢兢業業地侍弄下,慢慢有了起色,白菜、蘿蔔、黃瓜、西紅柿、香菜以及用油菜花圍起來的柵欄,特別養眼。

廠里一共20多人,不管什麼蔬菜下來了,他都想方設法給工友們分點,讓他們嘗嘗鮮。

每次回家,他拎著的總是滿滿當當的新鮮蔬菜。

他一樣一樣地從袋子裡往外拿,眼睛裡碎星閃耀。

那神情,讓我的記憶也跟著回到了從前。

每年秋收時節,爸爸就是用這種目光把地里的玉米收回來,再賣出去,然後,在燈下數完錢,喜不自禁地說:「拴柱兒,你的學費有啦。」

18

爸爸在廠里的時候,我們常做些好吃的,給他送過去。

他就很開心地帶我們去園子,參觀他的勞動成果。

媽媽只是看看,從不動手,她說:「跟泥巴打了一輩子交道,我可是夠夠的,這地啊,就是你爸的老情人。」

爸爸也不像從前那樣跟她鬧,而是打趣道:「你呀,就是被我耽誤了,天生就是城裡人,過城裡生活的料。」

說著,爸爸捧起一抔泥,驕傲地說:「看看,你爸侍弄出來的地,一樣的土,一樣的地,總比別人高產不少。」

直到此時,我才放下心來。

那個被連根拔起的父親,終於在城市紮下根來。

只要還有地種,他就依然是那個養家餬口,心懷驕傲、頂天立地的父親。

19

前不久,爸爸動了一個小手術,腸息肉。

所有人都告訴他只是個微創,不用緊張。

可手術前一夜,他還是把我叫到跟前。

他從貼身衣服兜里,拿出一個包的里三層外三層的小布包。

裡面竟然是一塊泥土。

爸爸說:「這是我從老家帶來的,如果手術後,我還活著,你就還給我,如果下不了手術台,裝骨灰時,你就把它灑進去,我真沒了,也要葉落歸根。」

捧著這把故鄉的泥土,我泣不成聲。

也許很多人會不解,會覺得我爸矯情,可是呢,我懂他,我懂他對土地的情懷。

我說:「爸,把你從老家接來,我是不是錯了?」

我爸笑了:「錯什麼錯,拴柱兒,有你這麼孝順的兒子,爸這輩子都知足了。」

20

爸爸的手術很順利,一周後就出院了。

在家休養了幾天,他又開始興高采烈地去上班。

春耕秋收,冬天還弄了大棚。

他種地實在太拿手,經常有人慕名來求指導。

於是,他也漸漸有了自己的圈子,每天忙碌充實,走路帶風。

21

今年是爸媽進城的第五年。

他們像兩粒不同的種子,在城市裡生根發芽,拓展出各自不同的生活地盤。

偶爾,老兩口走在大街上,那畫風實在很違和。

人生暮年,我把父母從接到城裡,這種連根拔起讓他們享福是對的嗎

我爸嫌我媽太招風,我媽嫌我爸太土氣。

但,這並不影響他們彼此信任依賴。

而對於這對老寶貝,我和妻子決定以溺愛為主。

他們想做什麼,就由著他們吧。

後記

人生暮年,我們把父母從接到城裡,我們都以為這是盡孝和讓他們享福,卻不曾想到,我們換一個地方吃飯都會挑食,更何況將父母連根拔起,安插在城市的生態里。

他們從前所有的思維、習慣、經驗都被顛覆,他們跟初上幼兒園的孩子其實沒有區別。

如何讓進城投奔子女的爸媽找到歸宿?

事實證明,無微不至的愛不抵一個骨灰級的愛好,那是他們跟這個城市接壤的路徑,是他們依然擁有社交的敲門磚,也是他們安度晚年的掌中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