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票房慘敗又沒獎,為何總排第一?

2022-08-29     緣分     9697

顯然,這不是專業的意見。因為在《視與聽》數十年的專業榜單上,牢牢占據第一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電影,是麗塔·海華絲第二任丈夫拍的《公民凱恩》。在影像、敘事的開創性,題材的突破性上,《肖申克的救贖》可能還遠不及同年競爭者《低俗小說》給整個電影界帶來的意義深遠。

但這並不妨礙它在無數觀眾心目中無可撼動的「封神」地位。

肖申克的救贖:票房慘敗又沒獎,為何總排第一?

「在豆瓣,它自然也是NO.1」

普通觀眾可不在乎什麼影像探索、敘事實驗,他們看重的是故事本身,如果一個故事好懂、好看,還能引起心靈共鳴,那就是一部好電影。在這一點上,做到了雅俗共賞的《肖申克》,簡直就是完美模版。

尤其是它富含的深意,講述一個人如何在命運的戲弄中不屈不撓,勇敢反擊,飽含希望,用20年的時間去抗爭,重獲自由。簡單聽來,這是一個略微雞湯的故事,但由於德拉邦特講得是那麼真誠那麼質樸,在文本上花費了巨大的心思,安迪的抗爭並不顯得那麼童話、廉價,使無數觀眾心生敬意。

特別是電影里那些台詞,一次次被網友截圖,爭相傳閱。安迪和獄友們在陽台上喝啤酒的片段,給監獄放《費加羅婚禮》的片段,成為了無數影迷心中難以超越的關於自由的經典。看完這部電影後,不知道多少人給蒂姆·羅賓斯寫信,說它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影響了自己的生活。

肖申克的救贖:票房慘敗又沒獎,為何總排第一?

此後,蒂姆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有人告訴他:

「謝謝《肖申克的救贖》,它是我這輩子看過的最偉大的電影。」

在口碑不斷上升的年月里,它成了某些精神機構鼓勵病人的手段,甚至是曼德拉本人口中最愛的片子。數年間,德拉邦特一直收到各種各樣的信,有離婚的女人感謝他,有失去至親的人感謝他,有人因為看了它而放棄自殺,有人聲稱《肖申克》是最好的朋友,總會在自己絕望時,拉自己一把:

「直到這時我才意識到,我所做的不僅僅是一部2個小時的電影。」

在它的鼓勵性、積極性之外,影片更多的深意不斷被觀眾挖掘了出來。即便沒有經歷過苦難、幽暗的人,依然喜歡這部電影。因為它是人生在世的一個隱喻,一個絕妙寓言。就像蒂姆·羅賓斯說的,雖然並不是每個人都被關在監獄裡,但顯然,人們時常被工作、環境、人際關係所奴役和束縛。

肖申克的救贖:票房慘敗又沒獎,為何總排第一?

許多人之所以把它視為最偉大的電影之一,是因為這個故事隱喻了每個人身處體制中不自由的處境,而安迪的反抗、隱忍、心懷希望和絕不屈服,是我們每個身在環境囚籠里的人,內心深處渴望擁有的品質。

正如蒂姆所言:

「也許這部電影如此感人的原因,就在於它告訴觀眾,如果你有耐心、有信仰,就能到達光明的彼岸。它使人們看到希望,能走出他們自縛的繭。」

歸根結底,這才是《肖申克的救贖》不斷被視為神作的原因。

人們喜歡它,正如喜歡瑞德評價安迪的那句話:

「有些鳥兒是關不住的,它們每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

被《肖申克》感動的人們,恐怕每個人的心底,都棲息著這樣一隻鳥兒。只是他們在囚籠中困得太久,漸漸遺忘了。而《肖申克》的偉大之處,就在於讓大家想起了這隻鳥,勾起了他們內心深處關於自由的想像。

哪怕他們並不能真正自由地飛翔,但他們願意守護心中那些羽毛。

讓《費加羅婚禮》迴蕩在囚禁他們的世界裡,不甘心地抵抗。

肖申克的救贖:票房慘敗又沒獎,為何總排第一?

07.

在今天這個故事裡,時間有一種奇妙的力量。

如果當年德拉邦特一拿到版權就急於拍攝,他應該在80年代末就拍出處女作,不會跟《阿甘正傳》《低俗小說》兩部大神片,去爭什麼奧斯卡。但它未必能趕上錄像帶租賃和網際網路的爆發,在電視機上被重播無數次。

可時間給予了時間回報。當票房慘澹、獲獎落空後,《肖申克》卻迎來了歷史級別的大翻身,只用了不到五年,就成了無數人心目中的影史最佳。此後十年間,飾演監獄長的那位演員,還能收到製片方的餘款。電影當年的票房雖不夠覆蓋投資,卻在電視轉播權上,創造了一億美元的利潤。

後來,電影公司給各大電視台授權電影版權時,只要願意給《肖申克的救贖》,其他無論你搭上什麼大爛片,電視台都欣然接受。

從被眾人冷落,到被送上神座,它沒能在一個時間點裡大放異彩,但在綿長的時間之風中,卻不斷地、不斷地綻放出了新的光輝。

肖申克的救贖:票房慘敗又沒獎,為何總排第一?

「這把錘子,激勵了無數人」

這是德拉邦特耐心營造的結果。

他等了近10年,才改編並拍出這部電影。

而且為了它,拒絕了300萬美元巨款。

最終,他躋身一流導演之列,在洛杉磯買下別墅,做了布拉德·皮特的鄰居。

有意思的是,這哥們兒此後又改編了史蒂芬·金的另一部小說,拍成了《綠里奇蹟》,影片男主角,是演《阿甘正傳》的湯姆·漢克斯。再後來,他又拍了改編自史蒂芬·金小說的《迷霧》,用一個巨變態的結尾,啪啪打懵了觀眾。打這時起,德拉邦特操起舊業,寫起了恐怖向的影視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風靡全球掀起了喪屍風潮的美劇,《行屍走肉》。

肖申克的救贖:票房慘敗又沒獎,為何總排第一?

「這棵樹後來成為影迷的朝聖景點」

回看往事,33歲那年拒絕羅伯·萊納,可能是德拉邦特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

不管他賺了多少錢,恐怕都不及堅定地完成人生夢想來得重要。更重要的是,這個夢想一照進現實,就成了影史上被討論最多的電影之一。

不出意外的話,它還會頂著「影史第一」的頭銜,繼續流傳下去。

這是多少導演窮竭一生,都難以做到的事。

所以,無論戲裡戲外,德拉邦特和安迪的故事都在說明一件事:在艱難和誘惑面前,一個人保留信仰、希望、耐心和內心的不屈,是多麼重要。

你願意為一件事付出時間,時間總會想辦法回饋你。

也許不是現在,不是此時此刻,但總會在某一個時刻。

而我們能做的,只有像安迪那樣,手握石錘,不停地鑿向希望的彼岸。

————————

部分參考資料

[1]《肖申克20年,你被救贖多少回》,南方都市報

[2]《肖申克救贖:刺激二十年》,大眾電影

[3]《好萊塢佳片年,神奇何在?》,時光網

[4]《「肖申克救贖」:持續20年的「吸金利器」》,虎嗅

[5]《好萊塢奇才,昆汀·塔倫提諾》,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