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票房慘敗又沒獎,為何總排第一?

2022-08-29     緣分     9698

奧斯卡7提0中後,《肖申克》借勢又上映一波,掙了1000萬美元,草草收場。

加上之前1800萬,還是虧得夠嗆。

菜鳥德拉邦特的好萊塢名導之旅,眼看就要到頭了。沒想到,不到一年後,《肖申克的救贖》突然迎來了一次戲劇性的爆發。

這首先要感謝羅伯·萊納。他把城堡石賣給了TNT,TNT隨後又併入華納。TNT收購城堡石,是因為當時手上好看電影的電視版權實在太少,急需一大批優秀電影來吸引觀眾。1995年,華納賭博式地發行了32萬盤《肖申克》的錄像帶,使它成為當年的租賃冠軍,突然被大眾熟知。

隨後,TNT從一堆電影庫里挑出《肖申克的救贖》,從1997年6月開始在電視上一遍又一遍轟炸播出。果不其然,這部電影收視率節節攀升。無數的觀眾被它深深吸引、感動,紛紛推薦給身邊人收看。

肖申克的救贖:票房慘敗又沒獎,為何總排第一?

「德拉邦特與弗里曼」

雖然它的名字會讓人誤以為這是一部宗教片,讓觀眾摸不著頭腦,但看了它的人會明白,這部電影適合一個人坐在家裡靜靜享受,享受它慢悠悠但引人入勝的敘事,享受它關於自由和希望的主題。相比於去影院看,人們似乎更喜歡在一個私密的空間、閒適的時刻,來享受這場關於靈魂的旅行。

所以,當TNT一年重播它150多個小時後,觀眾們仍舊不會感到厭倦。

據說曾有一段時間,美國觀眾一打開電視,就能看到《肖申克的救贖》,然後毫無防備地被這部電影擊中心靈。摩根·弗里曼說,要不是它起了這麼古怪的名字和營銷策略過於死板,可能早就火了。

這話委實不假,當年台灣地區引進《肖申克的救贖》,正因為名字太生僻,便引用了一處舊典:由於《騙中騙》這部經典電影被引入時,被翻譯為《刺激》,而《肖申克的救贖》看上去講的是一場長達20年的「欺騙」,於是台灣發片的老闆毫不猶豫地把它叫做《刺激1995》。

無數人衝著這個「刺激」的譯名,加上錄像帶封面上一個男人衣冠不整的側影,便抱著看「黃色錄像」的初心,興奮租下了它,結果拿回家一看,靈魂卻受到了巨大的震動,久久無語凝噎。

估計當初不少青少年,就是這樣「誤入歧途」,愛上電影的。

最終,1999年,《肖申克》在民間影迷中的聲名,達到了歷史巔峰。

那一年,在網際網路的幫助下,它得到了一個新頭銜:影史第一。

06.

IMDb創建於1990年,當時網際網路還沒發展成熟。一部好電影的評價標準,來自專業影評人和學院派,只有專家、從業者,有話語權。

而在1994年,網際網路有了更廣的受眾、更大的輻射面,普通人開始聚集在這個網站上,發表個人感受、意見。此後5年,在華納錄像帶和TNT頻道的狂轟濫炸下,看過《肖申克》的觀眾,紛紛跑去網上給出高分。

他們在網上訴說這部電影是如何讓自己感受到了自由和希望的力量,訴說它如何幫自己建立了生活新坐標,如何讓自己走出了人生泥潭。

時至1999年4月,《華爾街日報》發表了一篇關於「肖申克」熱潮的評論。從那時起,《肖申克的救贖》在IMDb「TOP250」投票中升至第一。此後,它雖一度被《教父》趕超,卻因為2008年《教父》影迷和《蝙蝠俠·黑暗騎士》的影迷互刷低分,漁翁得利,牢牢占據了「影史第一」的位置。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