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測評以及國產可可的一些雜談

2022-09-06     影墨     8418

這塊巧克力帶著嚴重的墨林風格,濃醇的烘烤感里偶爾透露一絲小清新。相對來講,其他品牌的波色拉娜可可豆,都做的比較輕盈,偏向於花果,墨林算是有點另類。最近連續吃這個品牌的巧克力,也使我略微有一點上火。

A.Morin厄瓜多48%牛奶巧克力

巧克力測評以及國產可可的一些雜談

首先,梅麗莎YYDS。其次,要分辨一快奶巧是否是佳品,並不太容易。即使是我之前帖子給出差評的奶巧,它也是好吃的。因為大量奶和糖的加入,怎麼也不至於難吃。打個比方說,假如不是因為發胖,大多數人都不會抗拒奶茶。它和奶巧一樣,糖奶,食用起來令大腦愉悅。所以奶巧大多數都不會難吃,甚至都是好吃的。評論它們好壞是有些難度,需要非常仔細的去品嘗。

我認為一塊奶巧的評價,可以參考的三條標準是,糖分是否克制的甜,對奶製品鮮味和腥味的把控,以及是否凸顯了可可香氣,而不是被甜味掩蓋。

入口是比較空靈的奶甜,意外的沒有焦躁感,是香草冰淇淋的味道。起始的印象非常好。中段開始甜蜜伴苦的感覺,奶味是要比可可味重一點的,並且更接近於奶粉而非鮮牛奶的味道。

我不喜歡厄瓜多可可豆的木質香,但是這塊奶巧用奶味升華了這種可可豆的特點,在中段帶來一種奇妙的草本奶味。悠長而又持久的氣息一直瀰漫在口腔中。

尾段的感覺並不驚艷,是費列羅榛子巧克力醬的味道。回味又很像拿鐵咖啡。

總的來說是好吃的,比較甜,口感順滑無渣,不粘膩。

整體評價是無法評價,因為我在奶巧方面業務能力薄弱,吃過的種類太少,因此就缺乏大量樣本去比較參考。只能籠統的概括出幾個關鍵詞:香草風味,好吃易入口,偏甜,獨特,有層次感。

A.Morin秘魯Chanchamayo63%黑巧克力

巧克力測評以及國產可可的一些雜談

我個人是比較偏愛秘魯和委內瑞拉產區的可可。我經常推薦的cacaosuyo,就是紮根於秘魯的牌子。而同樣去年我經常吃的可可豆產區,秘魯Chuncho,以發酵味道而聞名,一直是我的最愛。

說回這塊巧克力,產區的名字特別長,遺憾的是我之前沒聽說過,不過也不奇怪,墨林大約能做了三十多個類別的排塊巧克力吧。

總體上來講,這塊巧克力是一個中規中矩之作,它不像其他任何產品,卻又帶著許多其他牌子的影子。

剛入口並沒有什麼味道,或許有一點點甘蔗甜,幾秒鐘以後,輕微的可可發酵氣味襲向舌尖,伴隨著與黑棗極為相似的味覺和口感,可可香氣緩慢釋放,真的來的特別慢,甚至吃的有點著急。中段的果酸氣若隱若現,暗流涌動,是溫帶水果的感覺,不炸裂,比較含蓄克制。它是用一種恆久穩定的暗甜,去包裹可可豆的果酸味道,再帶給我的舌頭,和吃冰糖葫蘆的感覺很像。不會特別突兀的讓某種味道占上風,幾種感覺並存的很均衡。

吃到後面有一種山葡萄酒的醉人感。尾段和回味有一種釀造般的甘盡苦來。

層次豐富,又有那麼一點重口,或者說,墨林整個品牌就是站在小清新的對立面,像一個話少學識多的老頭子。

A.Morin尼加拉瓜70%黑巧克力

巧克力測評以及國產可可的一些雜談

尼加拉瓜產區可可豆是比較少見的,我印象中做這個產區比較出名的,好像只有西班牙帆船吧。Amano是做多米尼加比較出名。這些偏僻產區不太容易出傑作。其實像什麼初奧,波色娜拉,春丘等等的產區,都不太容易作的難吃。把龍蝦鮑魚給我做,那我也是金牌大廚,有好食材,哪怕清蒸也不差。難的是處理豬大腸羊腰子這種。需要花時間下功夫去了解原材料的特性,揚長避短的去激發香味。

尼加拉瓜可可豆特點一般是香草,葡萄乾風味。屬於知名度不高,但是品質還不錯那一種。

這塊巧克力一言以蔽之,香甜醇厚。是大眾類型的款,適口度很高。假如有一天能打折到四十塊錢以下,那麼應該就是2023年的性價比之王了。

入口是比較淡雅的甜,有一點發酵葡萄味,忽然間沒有任何前奏,可可的濃烈香氣就溢滿了嘴裡,醇厚的感覺十分滿足。並且這種感覺伴隨始終,持久而強烈。中段開始的風味上,能吃到的感覺有,烘烤堅果,蜜糖,紅茶,一點大麥香。尾段的醇苦非常討喜,讓人齒頰留香。

整體感覺,像是雜糅了委內瑞拉與秘魯產區的特點,純正不花哨的巧克力味道。西班牙帆船巧克力的尼加拉瓜系列,味道更溫暖,偏向於奶糖風格。而墨林這塊尼加拉瓜,味道偏向於傳統,是很正的巧克力味,烘焙堅果風適口度高。它是那種,無論你有任何口味偏好,它都不會讓你覺得討厭的風格。刷B站的時候我不知不覺吃了一大塊,是有點下飯的那種,也是不需要花費什麼精力去仔細品嘗的那種。

這也是我測評的幾塊墨林中,相對平衡大眾的款,是那種「想像中的老式巧克力」。

如果在看一部歐洲老電影,情節中出現一塊巧克力,牛皮紙包裹著錫紙,裡面是端端正正的排塊。那麼這個道具的味道就應該是墨林的尼加拉瓜。

因為墨林的產品實在是太多,短時間內不太可能吃完全部,但是通過幾款產品的品鑑,也基本可以管中窺豹。它整體屬於偏重口的深烘焙風格,部分高含量款略粘膩。大多數70%左右還算順滑清爽的口感,容易為多數人接受。

同樣身出法國的老牌巧克力企業,波納特,普阿魯斯,米歇爾柯氏,安默林。這四家有許多共同之處。他們都有著極為豐富的產品線,在世界各著名產地莊園收購或種植可可,工業化的標準使產品有高下限的品質保證,風味常年穩定。對比瑞士蓮,俄巧這樣的工業產品,法國四老的巧克力表現出很強的風味與張力,不再以百分比純度來區別味道,而是每一個產區就是一個截然不同菜系的盤中餐,風情萬種。可以如實表達產區風格,並且用自己的特色去詮釋和修飾一種可可豆的風味。

同樣,他們也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之處。老牌企業的風味固化是很嚴重的,無論怎樣推出新品和季節限定,都缺乏眼前一新的感覺。就是那種個人痕跡非常重的感覺,類似於張衛健的演藝風格。

還有一個是他們與那種家族式小作坊的巧克力,例如Qantu,Meybol等,有難以超越的無力感。小作坊型企業,產量低並且價格高昂的幾款巧克力,可以不計時間物料成本代價,追求極致。然後可以玩奇貨可居那一套,反正會有人買單。比如說我到現在也沒搶到過葡萄牙花磚的60%羊奶。但是法國四老是要靠走量的,要用一種大眾容易接受的價格與品質來面對市場。

如果用這種思路來看,那他們稱得上是品質優異,風味飽滿的性價比之選。可以通過任一品牌,迅速的了解世界各可可產地的風格,絕對忠實呈現。但是發燒友絕對不會止步於此。它們的地位更類似於一種承上啟下的登神長階。當你踏過瑞士蓮,哈奇士,金象的門坎,不可避免的要順著法國四傑的地磚拾階而上。

到此為止,這期測評接近尾聲了。考慮到論壇的接受程度,測評的選品偏重於性價比,好吃,不太酸這些類型,同時也儘量豐富一下口味給壇里的發燒友。不客氣的說,有一些巧克力,中文方面只有我發了測評,沒有其他同類型文章可以參考,個人觀點難免偏頗。加上我常年抽菸吃藥,舌頭並不是很靈敏。也很歡迎大家與我交流指正。另外一方面,我也需要壇友的反饋,否則每次發帖像石沉大海一樣,我也會懷疑開這種帖子的必要性。

最後也是慎重提示,巧克力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可吃可不吃,購買需謹慎。不同品牌,產區,風味差異極大,可能會不符合個人口味。買巧克力拿捏不準的時候,可以來問問我,帶上你的個人口味偏好和心理價格。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