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告別的名字就叫「行走的雲」
這是一個明顯的借喻:從今以後
他們都將成為流浪的舞者
最後一支舞,高艷津子是坐著電動輪椅出場的。她的右腿7月份時受了傷,還沒來得及做手術,平時全靠一根合金拐杖活動。此刻,這條腿從膝蓋上方到腳踝都被一套保護支架緊緊包裹著,以幫助她勉強站立,只是不能折彎。
即便如此,她也必須要把這支舞跳完,因為這不是一次普通的演出,而是一場不舍的告別。舞終人散時,她和北京現代舞團的夥伴們就要離開腳下這塊寄居8年的排練場地了。他們在更偏遠的地方租了一個便宜的倉庫,用來放置團里的服裝、道具等家當,其中包括幾十把鐵框塑料椅。高艷津子說,這些椅子從舞團的第一個劇場時就有了,它們就是舞團的觀眾,不能丟。
悠揚的大提琴樂婉轉而起,如淺吟低泣。高艷津子以舞蹈的方式,圍著場地繞了一周,環視著每一個無比熟悉的角落,眼神中仿佛一幕幕往事躍然回放。她的臉上沒有笑容,也沒有悲傷,平靜而莊重。
9月3日,在「行走的云:為了明天的聚會」特別演出上,高艷津子坐著輪椅跳了最後一支舞。攝影/本刊記者 徐鵬遠
她的手裡還牽了一隻大號藍色垃圾袋紮成的氣球。充了氫氣的氣球飄浮著,像一片純凈的天空,又隨著她的移動而移動,像一朵緊緊相伴的雲。這場告別的名字就叫「行走的雲」,這是一個明顯的借喻:從今以後,他們都將成為流浪的舞者。對此,高艷津子有一個更浪漫的說法:「有光的地方,就是舞台。」
一直在懸崖邊起舞
其實,高艷津子也哭過。「每天都在哭,忍不住的。這個房子是我們的家,也是我們的母親,我們好像把它放棄了,雖然我們真的沒有能力承擔了,但是這一刻你會覺得它還是有聲音的、有生命的。」
在原本的計劃中,高艷津子和她的舞者應該在為全年的巡演忙碌著。然而因為疫情的原因,這些巡演接連擱淺了。作為民辦藝術團體,演出票房一直是北京現代舞團最主要的經濟來源。沒有演出,也就意味著沒有收入,即使忽略掉那些先期投入的排演成本,日常的必要開支依然是不可小覷的一筆花銷。
4月29日世界舞蹈日,原定於北京吉祥大戲院演出的《三更雨·願》也取消了,改為線上直播。這部作品誕生於2006年,是高艷津子應威尼斯藝術雙年展之邀精心創作的,以花、鳥、魚、蟲、草的形式,演繹了一個新婚女子靈魂的五世輪迴。多年來,它已經成為北京現代舞團的經典作品,在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收穫了掌聲與好評。
開播前三小時,高艷津子召集舞團全員開了一個會。她再也無法獨自支撐下去了,不得不將真實的窘境袒露給所有人:舞團已經欠了幾個月的房租,場地不可能續租下去了,下個月的工資也沒錢了,剩下的經費只夠覆蓋所有演員4個月的社保。一道艱難的選擇題明晃晃地擺在大家面前:舞團還要不要繼續存在下去?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