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影評-《還是覺得你最好》:家庭空間構建港式家庭表達
香港喜劇電影《還是覺得你最好》中秋上映。充滿興奮劑。一個家庭,三個兄弟,三對情侶,四段戀情,幾次聚餐,幾次大肚,一鍋愛恨,共同演繹著香港電影對後現代家庭倫理的重新認知,以及婚戀觀。愛。深烤。
《還是覺得你最好》同父異母的兄弟三人按照母親的遺願住在了「福燒叉燒」。攝影師大哥的前女友莫妮卡變成現在的二哥陳力,而三哥沉迷於電競夢與未婚妻朱珠有裂痕,大哥假裝與來自台灣的女主播淼淼為了救圍城。三個戀人都搬到同一個屋檐下。在幾次固定的家庭聚餐之後,衝突升級,而朱朱主動承擔起做飯和家務,卻難以填滿三哥的心。最終,在淼淼的和解勸說下,晚宴握手言和,大哥放下了顧慮,二哥和莫妮卡走上了正軌,竹珠拒絕了三哥的提議。吃完最後一頓飯,一家人放下了束縛,賣掉了這家店。走出家門,迎接一個新學生。
《還是覺得你最好》題材不新奇,劇作也不是很大的創新。角色之間的關係沿襲了傳統的香港家庭電影結構,但親子代際關係轉變為男性兄弟關係,愛情面料中充滿了家庭感情的弱化。整部電影幾乎是在一個單一的空間裡敘述的——一家傳家寶店,變化不大,但港式藝術感很強。對於太久沒有看過優質喜劇的觀眾來說,這是一部充滿驚喜和感嘆的佳作。笑聲和淚水的比例剛剛好,笑話詼諧幽默不尷尬。六位核心人物的人物設計各具特色,場景和造型儘量統一,力求在浪漫的主體性中思考現實,體現香港不同身份和背景的集體精神世界,四條感情線完整而豐富。內部矛盾帶來的張力,在家庭空間完成了細膩的倫理敘事,洋溢著香港的氣息。
《紐約時報》評價港片「一切都過頭了,太瘋狂了」,喜劇就像一劑煮沸、冷卻、再加熱的藥水,無所畏懼地過頭。香港喜劇一直是香港風俗文化的風向標。它見證了香港經濟的變遷和大眾審美的巨大飛躍。從第一部香港故事片《莊子試妻》開始,就融入了幽默的橋段,然後是傻瓜片、打工仔喜劇、許氏兄弟的鬼馬片、黃金時代的娛樂功夫喜劇等多部喜劇,歡樂鬼系列,周星馳的「無厘頭」喜劇,王晶的世俗喜劇應運而生。香港回歸後,香港與內地合拍,喜劇片也逐漸被蒙上了一層紅糖衣。近年來,喜劇電影似乎無法擺脫模仿的低俗刻板印象。或許是香港經濟低迷後人們娛樂精神的減弱,或者是新事物的快速融合,消除了陳詞濫調。喜劇的港味正逐漸消失在塵埃中。好在《《還是覺得你最好》》的出現暗中力求喚醒早已冰封的港式家庭氛圍,給仍在期待港片的影迷們帶來一場情感盛宴。
《還是覺得你最好》全片幾乎所有的場景都發生在三兄弟的這個「家」——母親留下的「福福叉燒」店。香港人注重傳統倫理道德價值觀,尤其是「孝」文化直接凝聚在親情上。具有強烈社區意識的香港人,不僅將家定義為在地理空間中共同生活的家庭,更是在心理空間中的家庭團聚。這也是本片中大佬們最後的覺醒感覺。香港TVB喜歡以龐大的家庭為背景,在個人身上講述家庭命運的興衰,這放在小電影里,也有《家有喜事》等家庭喜劇。
一旦家庭空間成為敘事的主要場景,《還是覺得你最好》場景設計就包含了以下三個矛盾:私與公、親與愛、妥協與反抗。
展開全文
三重矛盾的疊加和重複可以揭示家庭成員的「家」心理概念,比較成員結構的情感關係。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