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要忘了,還有不少人曾經的生活狀態就是這樣,甚至有些人至今也還過著這樣的生活。他們也需要影片去記錄,去表達。
你過著光鮮亮麗的生活不要緊,但你一邊過著美好生活一邊指責別人的生活髒,那就有點太過分了。
02.
每一次中國作品在外拿獎,就有人諷刺,哎,又靠苦難拿獎了,真有你的。
當張藝謀拍了好電影,他們就說《秋菊打官司》《紅高粱》《一個都不能少》是將「醜陋」的元素展示給西方人看。
於是,張藝謀成了他們口中被西方當槍使了的人,代表了站不起來的奴性。
又過了幾年,莫言拿到了諾貝爾文學獎,又有人說了,你寫得太誇張。
你寫的內容,網上查不到,是不是編造了抹黑農村的材料?
諾貝爾獎早已成為美西方利用的工具,你的「文學作品」如果不符合美西方的胃口還能得諾貝爾獎嗎?
莫賈芳之流的「文學作品」就是詆毀、抹黑、唱衰中國的毒藥!
從莫言拿諾獎到現在已經十年,十年里對他進行的攻擊從未停止。
花樣也越來越多。
有人翻出莫言當時領獎的照片,表示氣質宛如「事業達到頂峰的酒店領班」。下面的評論則更為露骨:
還有人表示:
「一個好母親怎麼會薰陶出這樣一隻罵祖宗黑祖宗抹黑新中國的西方反華勢力喜歡的狗呢? !」
甚至拿下雨果獎的科幻《三體》也被攻擊過,說它寫了有關文革的敏感內容才能在國外拿獎,如果沒有文革,絕不可能拿獎。
。。。
這些質疑並不是空穴來風,確實講述苦難的作品更容易獲獎也是事實。但如果我們把眼界放開,會發現這是全世界範圍內的一種「通病」。
疫情期間兩本書非常熱銷,一本叫《霍亂時期的愛情》,作者是大名鼎鼎的馬爾克斯。
馬爾克斯從不是愛情小說家,但凡你翻十幾頁就能知道他們這些南美作家,寫得都是南美亂象,因為太奇葩,所以才被稱為魔幻現實主義。
魔幻不是說夢幻浪漫,而是說苦澀、夢魘和惡劣。
選入高中選讀教材的《禮拜二午睡時刻》,揭露的是哥倫比亞的不公平不正義。
另一本書叫做《失明症漫記》,作者是葡萄牙的薩拉馬戈。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