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一個話題討論,婆婆到底有沒有義務幫助兒媳帶孩子呢?
《甄嬛傳》里有句台詞說得好:「我幫你,那是情分,不幫你那是本分。」
婆婆到底有沒有義務幫兒媳帶孩子,看得不是義務和責任,而是兩個人之間的情分,如果婆婆能夠站在小兩口的處境上想一想,能為年輕人出一份力,這樣幫助幫助他們,也能讓自己在未來老了的時候能有人依靠。
可以說,年輕時婆婆幫兒媳帶孩子並非天經地義,但是這份情誼卻也能夠成全了自己,能夠讓自己在老了的時候能得一個善終。婆媳關係是婚姻裡面炙手可熱的話題,而幫不幫年輕人帶孩子是婆媳矛盾的難題之一。現在的年輕人,壓力很大,尤其是八零後,已經成為父母的人,若是沒有一點文化知識,自己在公司裡面的職位又不高,還承擔著巨額的房貸,那生完孩子之後,是根本沒有能力靠一個人養家的。
所以,這時候需要婆婆為年輕人著想,能幫著帶一帶孩子最好,這樣既能夠減輕兒子和兒媳的負擔,也能幫上自己,在老了需要人照顧的時候,讓年輕人想起你的好。
只可惜,郭阿姨並不懂得這個道理,年輕時,她就是一個強勢、高傲的女人,郭阿姨的家世本就不錯,後來嫁給了一個老實人並生下了金偉,在他們家,一向都是由郭阿姨說了算,兒子、老公都不敢忤逆她。現在,兒子長大了,金偉成家之後,郭阿姨管得就更寬了,甚至把手伸到了兒子和兒媳的婚姻里,攪得兩個人不安寧。
原本兒子結婚,郭阿姨和老公拼死拼活在縣城裡已經給兩個人買個房子,奈何兒媳心氣高,非要去大城市發展。郭阿姨自然是不願意的,一來她就這麼一個兒子,兒子離著自己遠了,她的心裡自然不舒坦;二來,大城市生活壓力大,她並不想自己的孩子那麼累。
然而,一早,兒媳和金偉就已經商量好了,金偉還找藉口說:「媽,我們也是為了孩子的以後著想,大城市的教育好一些,孩子出生了,能接受更好的教育,這不是更好嗎?」
兩個年輕人自己的事,郭阿姨就算是想要阻礙兒子,他願意郭阿姨也束手無策,她總不能把兒子捆起來,於是,只得讓兒媳和兒子去大城市發展。金偉和兒媳賣掉了縣城的房子,在市裡付了首付貸了款,按揭買了房,在城市有了房就是不一樣,每次回老家,逢人就說,村裡不少人,都酸溜溜說她兒子有出息,在大城市發展,只有郭阿姨心裡不舒服。
兒媳和兒子因為買了這個房子,兒媳高興得很,他們老家有親戚去城裡的時候,兩個人盛情款待,回來的人就說他們房子的裝修有多好,大城市有多繁華。在郭阿姨看來,兒媳這是在向親戚炫耀,免不了心裡不甘心,所以金偉帶兒媳回來的時候,郭阿姨對兒媳說話也不客氣,還處處要拿捏她。
後來,兒媳懷孕了,頭胎生了個女兒,郭阿姨也算是抓住了個把柄,她覺得兒媳沒有為自己家裡傳宗接代,心裡也是不願意接受這個孫女的,自然不想幫他們看孩子,更何況要是在縣城裡,就算是請個保姆也花不了多少錢,她來回跑,離家也近一點,現在在市裡,暈車她來回不方便,就更不願意去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當兒媳提出來要讓婆婆去看孩子的時候,郭阿姨直接拒絕了,郭阿姨說:「不行,家裡太忙,你公公他身體還不好,我不放心,你再想想別的辦法吧。」
兒媳也是沒辦法,就拿養老的事和郭阿姨開玩笑,結果郭阿姨一聽就更生氣了,臨走了,還不忘專門說給兒媳聽:「就算不給你帶孩子,你們也得給我養老,非要去大城市發展,沒有那個錢,沒有那個命住什麼大房子,還非得去,現在好了吧?看你們以後在外面怎麼混。」
生氣歸生氣,郭阿姨還是記掛兒子的,去過城裡幾次,見兒媳母親去照顧了,她就清閒地跑回老家了,直到兒媳有了二胎,她也沒說去換換,一直讓親家待在那裡。
後來,兒媳父親生病,親家母回去了,金偉跟郭阿姨提了好幾次,郭阿姨才去了城裡。然而,兒媳像是賭氣似的,也不接受郭阿姨的好意,還換了份工作,不影響照顧孩子,郭阿姨見自己沒用,兒媳脾氣還衝,就有回了老家。
打那時起,郭阿姨和兒媳之間就有了嫌隙。
前些年還好,郭阿姨在老家和老伴一起過日子,還算是舒坦,可自從老伴走了之後,郭阿姨就變成了一個人住,她也想去城裡,然而她去住了兩天,兒媳婦就給她擺臉色。郭阿姨強勢又高傲,也不受那個委屈只好又回了老家,那時候身體硬朗,郭阿姨怎麼折騰都行,可現在她腿腳越發不利索了。前不久的時候,下雪,郭阿姨又摔了一跤,幹什麼都不方便了,她想往城裡去,又害怕兒媳婦臉色,這才後悔起來。
「我不幫你帶孩子,你也得給我養老」十年後,那個獨居婆婆後悔了。
早知如此,何必把事情做得那麼絕呢?
婆媳之間,看孩子這個事,本就不存在義務這回事,相互照顧都是為了對方的情分,婆婆應該想一想,那孩子,無論如何都是自己家的,兒媳、兒子沒有時間照顧,自己得空能看得了,不就應該自己幫幫忙,幫忙照顧嗎?
現在年輕人壓力大,能多幫一幫年輕人,幫他們減輕減輕負擔也挺好的,你心疼兒媳就是心疼自己的兒子,道理是一樣的。若是平日裡,你對兒媳不好,也不幫對方照顧自己家的孩子,那老了,肯定也沒資格要求對方照顧你,兒媳婦也不願意照顧你。
所以看孩子和養老是相通的,責任都是相互的,是看在對方的情分上幫一幫對方,互幫互助才能成為一家人,你體諒年輕人的難處,年輕人也會記得你的好。而且,本來一家人就是應該相互體諒,只有婆婆疼愛兒媳,把兒媳當成親生女兒一樣,當成一家人,對方也會在你老了的時候願照顧你。
而且,婆婆應該能懂,都說養兒能防老,真正養老的卻並非是兒子,現實的生活里沒有多少兒子能夠在你身旁盡孝道,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大多數還是兒媳操勞的多,所以最後婆婆還是不能與兒媳為敵,要想兒媳善待自己,自己就應該將心比心,不該處處為難對方,也讓自己兒子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