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來四個月了,兒媳沒給我做幾次飯」兒子:讓您在這養老不錯了

2022-10-02     言諾     8419

「媽來四個月了,兒媳沒給我做幾次飯」兒子:讓您在這養老不錯了

「媽來四個月了,兒媳沒給我做幾次飯」兒子:讓您在這養老不錯了

01

父母的養老,是除了「幫帶孩子」外最容易引起家庭紛爭的一個問題。

一般來說,到了父母需要養老的時候,子女大多年紀也不算小了,正是生活壓力最大的階段,工作上的事和家事加在一起很容易讓他們心有餘而力不足。

如果子女的條件好一點還好說一些,至少力出不了,但可以多給父母一點錢;可若是條件一般或者比較困頓,自己過得都那麼艱難,那再指望他們顧及到父母,基本上只會徒增不愉快,畢竟,一個連自己的生活都過不好的人,是真的不會、也無心去對父母「孝順」。

有些老人,也正是想到了這一點,不願意給子女額外增加負擔,在尚有自理能力的時候,寧願守著自己的老屋一個人過得自在、舒適,也不想去住到子女家,「寄人籬下」,給自己、甚至是子女製造不必要的「麻煩」。

當然,也有一些老人,因為身體和年齡的緣故,雖說也考慮過跟著子女過會面臨哪些難題,但想到人到了一定的年紀,身體一日不如一日,或許某一天就會離開人世,也或許某一天突然就生了病,身邊少不了人照顧,再加上「老有所依」觀念的影響,因此,縱然知道和子女住在一起有些不方便,他們也不得不如此。

其實,不管父母和不和子女住一起養老,都需要雙方互相理解一些:父母體諒子女的不容易,不強求、順其自然地接受子女盡孝;同樣,子女也得體貼父母的難處,盡力給父母以關心、呵護。

父母與子女,任何一方都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全然不為對方考慮,否則,只會積怨、增加矛盾,讓這個家越來越沒有溫度。

「媽來四個月了,兒媳沒給我做幾次飯」兒子:讓您在這養老不錯了

02

今天的案例來自一位男士的分享,他稱自己這幾個月因為夾在母親和妻子中間,一直都左右為難。

44歲的賈崎(化名)把老母親接來已有四個月,當初,因為母親「我養你那麼大,不能到老了你就不管我」的責備,再加上母親念叨著一個人在老家太孤獨、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而且身體更是沒以前好,生怕哪天一個不小心就離世,賈崎終是不忍心,一時衝動之下,他連和妻子商量一句都沒有,就把老母親接到了家。

對於賈崎的「先斬後奏」,妻子覺得不被尊重,她發了一通脾氣後提了兩個條件:一是,既然賈崎把老母親接到了家裡,稱要盡孝,那就自己好好去做,只要不是動不動就使喚她,不把「孝順」的事情交給她這個兒媳去做,那她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