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來四個月了,兒媳沒給我做幾次飯」兒子:讓您在這養老不錯了

2022-10-02     言諾     8420

二是,賈崎最好和老母親說清楚,他們夫妻之間的分工,以及未來共住一個屋檐下,婆媳可能會有哪些不愉快發生,她能做到對婆婆客客氣氣、畢恭畢敬,希望婆婆也能尊重她、不干涉她,婆媳兩人不求能做到多麼親近,每天點頭、打個招呼就行。

聽到妻子的話,賈崎毫不猶豫地同意了,這麼多年,妻子和母親的關係很是疏離,很少見面,話也說不了幾句,如今,婆媳兩個人突然間住到了一起,肯定會有不自在,妻子能不計較過去,讓老母親住在家裡,他是真的很感激。

「本來也是我自己理虧,不管咋說,把我老娘接來之前多少也要給老婆說句話的!老婆既然能原諒我一聲不吭地把老娘接來,看在我的面子上同意讓老娘在家裡養老,那我也不能得寸進尺,自己的老娘肯定要自己孝敬。我吧,別的也不求,只希望這個家裡能和和諧諧、安安寧寧!」

賈崎想的很簡單,未來的日子裡,和老母親有關的所有事他都會全權負責,妻子願意幫把手就幫,真不情願幫忙,他也不勉強。這樣一來,不管是夫妻,還是婆媳,都會避免不必要的矛盾。

然而,真到了跟前兒,他才發現,事實遠沒有他所想像的那樣美好。

「媽來四個月了,兒媳沒給我做幾次飯」兒子:讓您在這養老不錯了

老母親住在家裡一段時間以後,開始抱怨,說賈崎的妻子和她講不了幾句話,是在擺臉色,不歡迎她,變著法兒地想把她趕回老家。因為自從她來,賈崎的妻子只要在家,是能不和她共處,就絕不和她共處,整天不是躲在臥室,就是悶在書房,即便是周末、過節放假,也是儘量外出、不在家。

最初,對於母親的嘮叨,賈崎沒有放在心裡,都是耐心地解釋:妻子本就不是一個話多的人,再加上她和老母親這個婆婆沒怎麼生活過,為了避免無意間說錯話、或者做錯事,引起了婆媳矛盾,妻子這樣做也算是情理之中。

可是,老母親聽不進去,她覺得之所以自己的兒媳會那樣,完全就是在「排斥」她:兒媳對她要麼就是淡淡地笑幾下,要麼就是輕輕地點個頭算是打了招呼,即便是說話,也只是客客氣氣地說不了兩句,完全沒把她看作長輩,仿佛她就是一個陌生的客人一樣,這平日裡就這樣,別提過節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她來了之後,兒媳極少做飯,有時,兒媳寧願悠閒地坐在沙發看電視,也不會動手,都是讓賈崎去做;如果哪天賈崎出差、不在家,那兒媳就會點外賣;不僅如此,自己生了病、身體不適時,兒媳也很少過問,都是賈崎一個人在忙前忙後。

雖然老母親心裡有「不平衡」,但賈崎倒看得很開:照顧您是我這個兒子的分內之事,我只要把您伺候得舒服了就行,至於您兒媳婦,她不惹您生氣、尊敬您,您還計較那麼多幹什麼呢?畢竟我自己小家以及孩子的事還得指著她呢?我們夫妻倆這樣分工,不是挺好的嗎?

看到自己兒子一副無所謂的態度,老母親是「恨鐵不成鋼」,她雖指責過賈崎幾句,但也許是覺得畢竟是兒子家,「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她逐漸也沒那麼多的怨言了。

原本賈崎還在慶幸老母親終於勸好了自己、改變了想法,他也終於能鬆一口氣,未曾想,前幾天,因為一頓飯的事,老母親再次發了飆。

「媽來四個月了,兒媳沒給我做幾次飯」兒子:讓您在這養老不錯了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