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娛,有活人了:終於有女星撕開內娛遮羞布

2022-10-05     緣分     10643

也一度成為張藝謀導演的滑鐵盧。

事實上,他拿到劇本就知道故事陳舊老套。

內娛,有活人了:終於有女星撕開內娛遮羞布

而決定接下這個戲,更多是為了別的:

能與最先進的好萊塢工業以及國際影星合作。

同時還可以在全球150個國家上映。

排片量躍居全球首位。

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講,這部「爛片」都似乎是一個無法拒絕的誘惑。

如此看來,從業者對一部作品是不是爛大多心知肚明。

或許出於生存的無奈。

抑或為名為利為人情,不覺得寒磣。

看似理由充分,卻都似乎忘記了一件事——

觀眾才是最後為爛片埋單的受害者。

就像孫紅雷出演《戰國》,自認是創作。

但也最終意識到觀眾的信任如若隨意辜負。

有朝一日信任耗盡,好感不在。

反噬到的恰恰是演員自身。

而演員的可能性嘗試一旦被當成演爛片的藉口。

就會釀成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諷刺場面。

就像豆瓣3.3分的張一山版《鹿鼎記》。

因用力過猛的「猴式表演」讓觀眾體感不適。

但各項反饋似乎並沒有起到提醒作用。

觀眾對一位曾經的好演員恨鐵不成鋼的心情被當成了尬黑。

無獨有偶。

林更新主演的《最初的相遇,最後的別離》,打著懸疑和緝毒題材的旗號,實則還是注水狗血偶像劇。

觀眾給出一星差評,卻被他懟成不懂欣賞、沒認真看劇。

演員的自我探索成為萬能藉口之後,就會將演爛片當成理所當然。

一邊拿著3分作品,沉迷撈錢綜藝。

一邊卻說著想要嘗試優秀作品而不得。

歸根結底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罷了。

同時,低劣爛片充斥市場也勢必造成更封閉的惡性循環。

觀眾被迫在爛劇與更爛之間做出選擇後。

原本的不得已也被錯認為寬容。

繼而催生出了更多自作聰明的爛片。

就像古裝偶像劇爆火之後。

流量密碼被符號化,低分的原因被忽略。

爛的一面反而逐漸被取巧放大。

套配方批量生產的粗製濫造古偶隨之大行其道。

流量演員、雷同人設、多世虐戀橋段全都相差無幾。

甚至連海報也都一個樣。

片中多數演員也被馴化成了碎片化表演的木偶人。

撈錢蹭流量成了最終目的。

劇集本身的質量反而變得無足輕重。

如此一來,連帶著曾經優質的演員也陷入了流量怪圈。

就像郭曉婷在看到觀眾誇她演技好時,十分無奈地感嘆:這有什麼用,演技又不能成為自己的優勢。

曾是小花中演技代表的楊紫,如今也在古偶中打轉。

某種程度也是因為爛片效應帶來的惡性循環。

楊紫曾在接受採訪時說過。

接拍仙俠古偶《青雲志》前,自己根本無戲可拍。

而想要有更多機會,就要踏入流量場域之內。

如今楊紫確實部部重磅古偶,躋身頂流之列。

但再無《戰長沙》這樣,細膩展現亂世之下,家與國,個人與時代關係的優質作品。

讓許多觀眾深感可惜。

如今,演技竟已不再是一個演員的「優勢」,何其諷刺。

爛片當道,不僅拉優質演員沉淪。

也給了更多人錯覺。

其實,細究起來,張翰前幾部劇大都質量不如人意。

但市場反饋卻很好。

天雷滾滾的《一起來看流星雨》火成了現象級;

「塘主梗」源頭《杉杉來了》也是年度爆款;

同樣充斥著辣眼性騷擾橋段的《溫暖的弦》收視登頂……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