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四川的軍閥楊森、外國傳教士、蔣介石都曾想方設法找過張獻忠藏在岷江中的這筆天價寶藏。
到了這裡,大家難免又有了疑問,倘若岷江底下真有寶藏,我們何以判定它們一定就是張獻忠留下的呢?
他只是明末農民軍的領導人,就算他一路燒殺搶虜,又能搶來多少財寶維持自己的軍費開支呢?
有資料顯示,在張獻忠轉戰四川、陝西、湖北、安徽各省時,他每到一地,就會搶奪明朝當地的藩王和官吏,連富人家女子耳朵上的耳環也會被他們扯下來,融化做成金錠、銀錠、金冊。
也有一種說法,說張獻忠連普通農民的財富也不放過,所以,他才能在短期內積累巨額財富。
這也是他後來不得民心,落得人毀國滅的原因之一。
為何外界如此篤定張獻忠寶藏就埋藏在岷江江底?
那是因為當年,明朝政府派名將楊展到四川攻打張獻忠時,就是在岷江設下了埋伏,一舉殲滅了張獻忠運送寶藏的船隊。
楊展眼見裝滿了張獻忠寶藏的巨型寶船的沉入江底,卻沒有派人第一時間打撈?
至今,這成了一個謎團。
有人說,當時的戰況,不允許楊展立刻派人去打撈;也有人說,楊展故意沒去撈,是因為他事後想私吞這筆寶藏?
想想看,如果你面對這些巨額財寶時,會真的無動於衷嗎?大概每個人的選擇,都會不同吧。
說回我們視頻開頭提到的四川考古專家進行的「圍堰築堤」。
作為國內考古史上最大規模的灘塗考古,專家們的努力得到了回報,文物陸續破土而出,金鐲、金簪、金耳環、金鎖……甚至還有一個個被泥沙掩藏著的價值連城的聚寶盆。
最讓人驚喜的是,在一眾文物中,還有一份明末的文獻檔案,記載著崇禎作為皇帝,對於後代的各種冊封。
名冊里寫道:眾子必封為王,王之仲子封為郡王,世代相傳,永世不絕。
就連朱元璋為他的孫輩以下的子嗣制定的輩份表也有,比如,朱棣的子孫制定的輩份表為——高、瞻、祁、見、佑,第二個字是輩分,第三個字以木、火、土、金、水作為偏旁。
可現實是什麼,最後大家也都看到了,李自成打進了紫禁城,大明朝亡了,崇禎弔死在了景山上,皇家珠寶被一搶而空。
為何張獻忠如此迷戀金色和銀色?
為何他搶來的金銀,都會把它們重新融化鑄成其他物件?
也許這是他的小農意識造成的,又或者,這是他的「大西政權」的特色。
張獻忠的「大西政權」存在的第一年,被他稱為是——大順元年,他在成都稱帝。
考古專家們在出土文物里發現了兩枚專屬於「大西政權」流通的錢幣——銀錠,還有一系列銀飾品,包括大量的銀簪子、銀戒指、銀耳環和銀手鐲。
這極有可能是張獻忠在征戰過程中,還沒來得及讓人融化鑄成物件或者銀錠的儲備。
經過數個月的發掘,考古人員發掘出了三萬多件珍貴的歷史文物,民間保守估值要90億。
果然,四川民間的童謠是真的。
只不過,考古的最後還有相當大的遺憾,因為四川岷江的水位突然上漲,導致考古用的「圍堰築堤」被迫中斷。
至此,關於「岷江到底是否藏著張獻忠巨額寶藏以及寶藏到底都是什麼」這件懸案,終於大白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