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女演員似乎都特別恐懼「演媽」這件事,無法接受自己「老去」的事實,周迅也不例外。
在接到媽媽角色前,周迅做過無數次的心理建設,害怕自己演了一次媽媽之後所有的角色都是媽媽。不過她很快說服了自己,既然回不去太平公主的時代,找不回李米的模樣,出演如懿還要被「嘲老」,那不如就「躺平」吧,大膽往前走。
「把各種各樣的『媽』演好,也是一種本事。」她說。
02
劉小敏只能是劉小敏
在驚嘆小敏媽精緻的同時,也有一群寶媽表示:「小敏之所以能過得這麼灑脫,全因她兒子的撫養權在前夫那裡。她要是帶著兒子,根本沒時間收拾打扮,更別說跟男友過浪漫的紀念日了。」
不可否認,媽媽永遠是這個時間上最需要精力卻又最勞累的角色。當了媽媽以後,一定會經歷一個混亂、瑣碎的階段。「愛自己」變成了一句空話,有時甚至會懷疑自己、攻擊自己。
就像和老公好不容易撇下工作撇下娃的Judy,滿心歡喜地去過二人世界,卻被老公的一句話澆滅了所有激情。
「我記得你以前很喜歡化妝的呀,怎麼現在出門都不化了?」
「回家還得拾掇孩子,打掃衛生,給你們爺倆備好衣食住行的一系列東西,我有化妝卸妝的時間,不如多做點事兒呢。」
說完這句話的 Judy 也忍不住懷疑自己:他是不是覺得我現在很醜?覺得帶我出門很丟人?
責怪一個媽媽不夠精緻、不夠光鮮,從一定角度上來看,這是一種「暴政」。
就算精緻如女明星,有了孩子後,最大的感觸也是因為繁雜的「小事」,而被「強烈改造」了。 之前某位女星就曾在節目中吐槽,生娃後,自己的一天在各種身份之間切換,被支離破碎的生活推動著往前走,沒有自己的時間。
相比於上班賺錢這些具象化的工作,女性在家庭中的付出往往都是一些日常卻瑣碎到極致的事情,她們以「精神負荷」的形式承擔著家庭勞動,她們無暇顧及自己,更無法從緊繃的生活里探出頭,喘口氣。
所以劉小敏只能是電視劇里的那個劉小敏,她的精緻無法被複製。
在兒子金家駿的成長過程中,母愛是缺失的。劉小敏離婚後隻身去了北京打拚,留在老家的兒子被其他孩子欺負,日積月累養成了跑步回頭的習慣;父親金波因欠債逼迫他放棄考清華去打工掙錢;孩子好不容易能進京備考,又夾在略顯生疏的母親和進京躲債的父親之間無所適從……
以至於金家駿說出了那句:「你以前也不管我,我現在也不需要你管。」
沒有母親關愛的他,從小就敏感多慮,總覺得自己是多餘的。
即使她後來在努力向兒子彌補母愛,即使她強而有力地向兒子喊出:「你有家,媽媽的家就是你的家。」他們之間仍有著隔不開的疏離感。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